阅读历史 |

16风雪已停(2 / 2)

加入书签

应青炀因为这一句嘴快被折磨了好些时日,每天做梦都在写诗,他最喜欢的就是听见江兄那冷淡的一句“还算凑合”。

看似在骂他,实则在奖励他,那代表他的任务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江枕玉唯一的感受就是这人课业突然繁重了起来,而且不知为何多了点韧劲,从前写上几个字就嚷嚷着要放弃的人,居然没怎么喊过苦累。

只不过这人对着他叫魂的情况变多了。

尾音拖得老长,还带着点委屈的意味,总让江枕玉招架不住,一个没留神就差点秉烛夜谈。

江枕玉是在腊月末尾才知道来龙去脉。

应青炀结束了漫长的写诗折磨,拿着最后一篇诗稿离开时整个人都快高兴得飘起来。

江枕玉倒是没觉得去采购年节用品算什么好差事,只觉得这人好动得有些出乎预料。

他的左腿恢复得很好,最近已经撤下了夹板,开始尝试小幅度走路,可惜因为丧失视力,复建的进度十分缓慢。

应青炀欢天喜地地赶回来时,江枕玉正在沿着堂屋的墙壁向前走,可以一直顺畅地摸到小屋门口。

这条路他已经很熟了。

应青炀推开门时对方一手扶着墙壁,长身玉立,乌黑的发松垮束着,即便是农家的粗布麻衣也掩盖不了周身内秀的气度。

应青炀进门的脚步都慢了些。

片刻他才从那一瞬间的惊艳里缓过神来。

“江兄!好巧,我给你准备的礼物也到了,是最近指导我功课的谢礼!”

江枕玉刚想说一句拒绝的话,应青炀已然先一步扯住他的手,牵引他向前走了几步,随后江枕玉的手碰到了一个木质的东西。

“什么?”他不由得疑惑出声。

应青炀牵引着他的手缓慢摸索,掌心的体温传到江枕玉手背上,他有一瞬间走神。

下一刻又听应青炀说了一句:“坐。”

江枕玉回忆着方才的轮廓,终于认出这大概是一把椅子,他不知不觉被应青炀忽悠到了椅子上。

江枕玉蹙眉道:“屋子里有……”椅子。

后面的话没来得及说完,他便发觉身后的应青炀略一发力,椅子动了起来。

??应青炀不知何时给他准备了一个轮椅。

这是应青炀早前就和风叔说好的,对方那里有沈老爷子之前废弃过的,修修补补就又能用了,只不过工期比较长,江枕玉恢复得又快,估摸着这东西也用不了几天。

但为了不让风叔做白工,应青炀还是把东西推回来了,能用上一天就算值当。

应青炀推着江枕玉向前,出屋门之前还从门口的矮柜上拿下一个兽皮披风,细致地盖到他身前。

“我要跟着村里的叔伯去附近的集镇,你身体还没康复,不能带上你。”

江枕玉知道,今早出门前对方才兴高采烈地重复了好几遍,他当然不会忘,于是他点头以作回应。

应青炀推开门,拉开厚重的挡风帘子,推着江枕玉出了门。

一瞬间寒冷的空气袭来,刺骨的凉意中,应青炀又拢了拢披风,轮椅在门前停稳之后,他握住江枕玉的手,抬起指了指正前方,“这是南边,院子里有一小块菜地荒着,东边是农具架和一个菜窖。”

应青炀推着轮椅,边走边给他介绍院落里的陈设,没什么值得细说的东西,都是农家的寻常玩意儿。

江枕玉倒是在心里默默记下了大致的距离和方位,脑海里缓慢勾勒出一个模糊的地形图。

应青炀随后又事无巨细,把村子里的布局,人口组成都细致地一一讲解过了。

江枕玉静静地听着。

甚至还推着他在村子主路走了一圈,倒是没遇上几个人。

琼州这边的人,由于冬季太过漫长,人们习惯猫冬,遇不到人也正常。

到村东边的时候,隐约听到有吵架声。

“要不是太上皇当时定了那种决策,我们现在也不至于待在这种地方!你知道前几天附近的镇上冻死了多少人吗?雪灾就是报应!但凭什么要报应在我们头上!?”

“抱怨也没用,还是少说两句。”

江枕玉不自觉地侧了侧头。

应青炀不自觉地停了脚步,他似乎想抬手掩住江枕玉的耳朵,但又觉得欲盖弥彰。

“抱歉。江兄,刚才听到的话,请你不要说出去。村里人因为一些旧事,对太上皇有点小意见,你别见怪。毕竟以后估计还会天天听到的。”

少年人语气里带着点小小的恳求。

毕竟这种大不敬的话万一传到某些地方去,可是要掉脑袋的。

江枕玉完全理解。

他心里并无波动,这种话他听过太多,更加刺耳的也不是没有,他从不放在心上,也从不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