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金照(2 / 2)

加入书签

夏家在京市虽不是大富大贵,但家世清白,称得上书香门第,夏遥的爷爷奶奶都是文工团退伍兵,父亲夏洋是京市某新闻出版社的主编,母亲陈晓翡则是乐团的首席,一家人从文从艺,家风和睦。

因着陈晓翡常年出差演出,夏洋更是忙得把出版社当家,夏遥从小在爷爷奶奶家长大,一家人两三个月才见一次是常事,鲜少见面,自然没什么矛盾和摩擦,只是也谈不上多熟稔。

陈晓翡一手抱着夏遥带来的鲜花,一手挽着女儿,问了几句家常,便没了话题,和身旁的丈夫聊起了工作。

到了停车场,夏洋走在前面,打开了后座的门,陈晓翡松开夏遥的手,夫妻俩都坐了进去。

夏遥神情一顿,没说什么,拉开驾驶座的门,启动车辆朝着阳城方向驶去。

前方路口是红灯,夏遥踩下刹车,打开微信,将做好的行程攻略发到群里。

“这两天就带你们在周边逛逛,吃一吃这边的美食。”

陈晓翡戴上眼镜,打开「三代同堂」,翻看起女儿发来的图片。

“这个金照村看起来有点意思。”

她淡淡地解释:“是阳城的一个小村,盛产水果,这两年在搞旅游经济,听说改造得很有特色,我也没去过,找了一个本地导游,带你们去摘果子。”

来阳城两年了,夏遥其实没怎么出去逛过,她也不想和父母在家里干瞪眼,于是在「红本」上查了一些攻略,有个本地博主着重推荐了金照村。

“挺好的,南方这边的水果肯定特别甜。”后座的夏洋点头道。

夏爷爷在群里发了三个大拇指,并拍了拍夏遥。

她笑着回了个撒娇的表情包,将手机放在了置物台上。

绿灯亮起,车辆缓缓起步。

-

两天后的清晨,夏遥一家三口前往金照村。

她这两天带着父母在阳城转了转,吃了些当地美食,小城自然风光平平,但历史悠久,素来有“千年古邑”的美名,特色美食繁多,因着濒临南海,海产资源丰富,哪怕待上一个月,也能天天吃不重样。

金照村离阳城县中心只有半小时车程,很快便抵达。

这几年沙市大力发展旅游业,许多地方都根据当地特色打造成了旅游基地,金照村也是其中之一,只不过起步较晚,还未被完全商业化,主要靠当地的古建筑、特色水果和小食吸引游客。

村子门口竖着一块高大牌坊,石牌坊呈四柱三门结构,以石雕凿成各小件,牌坊上挂着精美的匾额,写着“金照村”三字。

村里禁止外来车辆入内,夏遥将车停在了门口的停车场,推着行李和二老步行进村。

他们来得早,这会村里只有零落的游客,偶尔会看到吃完早饭的村民,搬着竹板凳,坐在巷口吹风。

一家三口穿过村门口的大道,跟着导航走进一座小院子。

院门是一道月亮门,内里装饰得很雅致,小道干净整洁,围墙上种满了长春花,四季常开。

沿着小道进去,里面有两栋独栋楼房,一栋是房东自住,另一栋用来做民宿。

办理完入住,安顿好行李后,夏遥带着父母下楼。

穿过竹林步道,便看到一个扎着高马尾的年轻女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