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11章(1 / 2)
茶馆开业首日,因秦王和沈天德的光临,立即在长安上层社交圈内掀起了巨大的波澜。徐知薇的茶楼不再是简单的茶馆,而成了贵族们交际、会谈和谋议之地。三个月的精心布置,不仅使茶馆成为了贵客聚集的场所,更使其成为了长安城里最受青睐的茶楼之一。
为保证茶楼的高贵氛围和隐秘性,徐知薇特意设计了数个独立雅间,每一间都有独特的装饰和气氛,极为适合进行私人会面。雅间里安静雅致,窗外是苍翠的竹林,偶尔有风吹过,竹叶沙沙作响,氛围恍如人间仙境。甚至连茶道师傅和管家都被排除在雅间之外,只能通过一个精心设计的传送器将茶饮传递到房间中,确保贵客在此能无忧畅谈。
作为前世的秦王侧妃,徐知薇自知在长安的权贵之中,有一类人物,他们身居高位,但碍于公职限制,往往不能在公开场合与商人直接交涉。为了迎合这一需求,徐知薇巧妙设立了名为“云烟阁”的隐秘楼层。这一层的窗户是用极为精细的雕花木窗遮掩,外面看不出任何异常,只有茶馆内的熟客才知道这里是最为重要的商谈之所。
“云烟阁”专门为官商勾结和政治商议提供了理想的场所。茶馆会根据每位客人的身份背景,安排合适的接待时间和茶点。每当有贵客前来,茶馆的管家会提前通报,从茶馆隐蔽的侧门可直通云烟阁,那些高层官员和商界大亨便可在此碰面,无需担心外人窥探。
为了让茶馆成为更多高层人士的首选,徐知薇亲自安排了茶道师傅和特别的茶品,最精致的龙井、碧螺春,以及特制的御前茶,都是从名山大川运来,确保每一位客人都能品尝到顶级茶品。与此同时,徐知薇特别安排了几位知名的琴师、书法家,茶楼内不时会举行琴书雅集,吸引更多的达官显贵前来聚会。
例如,每个月的初十,徐知薇会安排一次“名士谈道会”,这是一个邀请儒商、学者和官员们的私人聚会。聚会主题并不复杂,时政、商业、茶艺、诗文,每个参与者都能在这场交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聚会的宗旨便是以茶会友、以文交心、以商合作。每次聚会过后,都会有不少官商勾结的意向,或许是新的合作机会,或许是政策上的突破。
随着茶馆日渐繁荣,通过巧妙的安排,她让政界与商界的人物在茶馆中频繁碰面,交流商机,商讨合作。尤其是每次有重大的政策发布或是商业投资机会,茶馆都会成为最先流传消息的地方。
徐知薇根据这些会议的情况,迅速在茶馆内安排重要的政商人物会晤,无论是政权布局,还是商贸交易,她都会在幕后给予帮助,确保茶馆成为这些人心目中不可或缺的交际场所。
面对她原本认为清晰,却显然已经日益混沌的将来,她都将继续借助茶馆这个平台,掌控更多的商机与政治资源,向着自己更高的目标不断进发。
一转眼,徐知薇在女学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一年。这段时间,徐知薇也开始接到徐父从外方寄来的书信。信件内容虽然不长,但字句间语焉不详,隐约透露出一些微妙的信息。信中提到,徐父在外地的生活一切安好,情况较为稳定,但偶尔也会因公务缠身,难以抽身。最令徐知薇揣测的是,信中提到,“大夏局势,变化多端,须密切关注,切莫疏忽。”但没有具体说明事情的详细情况。每每读到这些信件,徐知薇不禁陷入沉思??父亲在外所遇的种种困境,究竟与何事有关?又为何要让她知悉?她感觉到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紧张感,心中隐约升起一丝疑虑。
此时,女学内的气氛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随着春天的临近,学堂中开始频频讨论起一件事??那便是明年春天即将举行的女子科举。
在大夏,女子科举并非每年都有,而是每隔三年才会举行一次。女子科举的规则相较于男子科举要简单一些,但也绝非易事。首先,女子科举分为两个主要部分:诗词赋文和女德礼仪。在初试时,女子们需要通过一篇关于诗词、赋文的考核,这一部分的目的是考察她们的文采与书法能力。考生若在这方面表现优异,便能进入复试。
复试部分则主要考察女子的女德,包括她们对《女训》、儒家经典中“礼”、“孝”的理解与实践。复试中还会包括对家庭管理、家教以及个人品德的考核。
然而,尽管女子科举的规则似乎较为宽松,但真正能够通过考试并获得举荐的女子,仍然凤毛麟角。要么是出身名门,家学渊源,要么是凭借自身的才情与努力脱颖而出。而中举之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