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第25章(1 / 2)
这件大的不同便是??她的上世,前来抄家的并不是刑部,而是御史台。
按照大夏的司法体系,御史台负责承办官员未尽职守、贪墨一类的案件,说明父亲所触犯的大致是官员常有的贪腐一类,查明之后大致贬官及降职了事。
而在前世,徐父也确实被弹劾在外任中贪污税银,收受贿赂,最终徐府被抄、财产充公,到是饶过了一家人的性命。
而刑部,负责审理各类重大案件,尤其是涉及谋反、结党等重罪,一旦被其盯上,后果不堪设想。父亲无论私德如何,但根据她的了解,为国还是尽忠的,怎么可能与北蛮勾结?徐知薇的心中涌起一阵愤怒与不安,她知道,父亲必定是遭人陷害。可此刻,科考在即,她不能被这些事情扰乱心神,必须集中精力应对眼前这场至关重要的考试。
徐知薇深吸一口气,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考场。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后,她轻轻闭上双眼,试图将外界的纷扰统统隔绝,让自己平静下来。她心里明白,此刻绝不能有丝毫分心,必须全力以赴完成这场科考,因为这不仅关乎她的未来,更与家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考卷发下,题目映入眼帘:“治国平天下,政乎?商乎?”
徐知薇看着题目,万千思绪涌上心头。这些日子以来,商道与政治的关系一直是她反复思索的问题。怎曾想如今会在考场上看到这个题目,过往的经历与思考如潮水般在她脑海中翻涌。她提起笔,轻轻蘸了蘸墨汁,开始在试卷上奋笔疾书。
治国平天下,首在治民心。国家之根本,非仅兵强马壮、税赋丰厚,实在于百姓之安定与和谐。民心安定,则国运昌盛;民心动荡,则政权岌岌可危。商道者,民心之流转也,财富之源泉也,百业之基础也。若商道盛,则民得其利,百业兴,国家之根基自稳;若商道衰,则百姓困,民生艰,国家之基业亦必动摇。
然商道与政治,错综复杂,虽相辅相成,亦互为制约,若非维持微妙之平衡,亦难得其和谐。国家治理,法度为本,商道之兴旺,亦需国政宽容、公正之环境。若政治过度压制商道,商贾无利可图,民众生计艰难,百姓必然动乱,国之安危岂能保障?反之,若商道膨胀过度,囤积财富,权势壮大,必对政权构成威胁,国家之格局亦因此受损。
是故,治国平天下,非一朝一夕之功,亦非一人之力可成。商道与政治相互交织,必须有所制衡。商道繁荣,国运则强;商道紊乱,国运则弱。治国者,应调和商道与政治之间之关系,一方宽容,一方约束,使二者和谐共存,方能使国家安定、民生幸福。商道顺畅,民众安居乐业,国家之根基自牢固;商道不振,百姓贫困,国家之根基则不稳固。
治国之道,不应过分依赖一方,必须兼顾其利害,权衡得失。商道与政治,二者互为表里,互为支撑,合而为一,才能造福民众,确保国运昌盛。国运兴盛,则百姓安定;百姓安定,则国家可持久安宁,天下可平。
……
区区一个时辰,万言已自徐知薇的笔下流淌而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