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7第27章(1 / 2)

加入书签

徐知薇凝望着那官员渐行渐远的身影,眼眸中流转着复杂的光芒,宛如一湾深邃的湖水,藏着无尽的思绪。她心里比谁都清楚,这仅仅是艰难征程的起始,往后的路途,恰似布满荆棘的险径,危机四伏,每一步都可能踏入未知的险境。可她已退无可退,为了深陷囹圄的父亲,为了惊恐无助的母亲,更为了整个风雨飘摇的家族,她唯有咬着牙,怀揣着孤勇,一步一步坚定地走下去,哪怕前方是万丈深渊,她也绝不退缩。

这位刑部官员拿到徐知薇的密信,当然第一时间打开探查,只见上面写着:

“孔东:吾于府中苦不堪言,念及昔日在茶楼,曾遗一檀香木匣,匣内藏有吾幼时所绘丹青,乃母亲亲手装裱,对我意义非凡。你速寻谢先生,他或能助你找回。若得之,烦请置于一素色礼盒中,与三日前我让你备下的那对青花瓷瓶一同,交予城外清风观的玄真道长,就说这是我为还愿所备之礼,务必尽快办妥,切莫有误。”

刑部官员看密信内容并无异样,依约将信交给茶楼中叫做孔东的账房便匆匆离开,孔东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后生,平素憨厚稳重,收到信后,反复研读,却只能领会到徐知薇让他找谢若兰帮忙寻回木匣并按要求送给清风观的道长,对于信中暗藏的深意,他却毫无头绪。于是,他不敢有丝毫耽搁,怀揣着信件,一路小跑着去找谢若兰。

谢若兰展开信笺,只一眼,心中便瞬间明了。他与徐知薇此前交流时,曾提及孔东家里经营棺材铺,而信中“一素色礼盒”“青花瓷瓶”和“清风观”这些看似平常的事物,实则必然另有涵义。按照谢若兰判断:“素色礼盒”暗示棺材,“青花瓷瓶”意味着一切准备妥当,“清风观”则是他们曾经计划中的藏身之处。

谢若兰立刻找到孔东,神色严肃地嘱咐他挑选两具特制的棺材。这棺材内壁要巧妙地设置夹层,外表则用普通的素布包裹,务必做到看起来毫不起眼,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怀疑。之后,谢若兰又精心挑选了几个长期帮商船盘货,行事稳妥的周边农妇,将计划向她们仔细交代了一遍,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反复叮嘱她们千万不可出错。

农妇们依照指示,抬着棺材来到徐府。见到守卫,她们立刻哭诉起来:“军爷啊,我们是附近村子的,听闻徐府遭难,有几个本村出来的丫鬟不幸离世。我们村子一直秉持着互帮互助的规矩,就想着来帮着把这些苦命的孩子带回去安葬,让她们入土为安呐。”农妇们的脸上满是悲戚,声音也带着哭腔,让人听了心生怜悯。

守卫不敢大意,赶忙跑去报告给刑部主事。主事听闻后,亲自前来查看,对农妇们的身份进行了细致盘查。农妇们心中虽紧张,但面上依旧镇定自若,应对自如,关于身份的陈述也毫无破绽。主事围着棺材仔仔细细地查看,敲敲这儿,摸摸那儿,里里外外检查了个遍,并未发现任何异常,最终挥挥手,允许她们进入府中。

徐知薇在屋内时刻留意着外面的动静,耳朵紧紧捕捉着每一丝声响。当她看到农妇和棺材进入院子时,一颗心瞬间紧绷起来,她知道,行动的时机终于到了。她灵机一动,伸手拿起桌上的一个花瓶,假装不小心失手,花瓶“啪”的一声摔在地上,清脆的破碎声在寂静的屋子里格外刺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