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言以泄败(1 / 2)
后来李武和王惠多番相约,王惠发现李武很喜欢哼唱流行歌曲,不管是从穿着打扮还是个性喜好都很时髦,王惠慢慢真的喜欢上了李武。
不过因为李武父亲的身份,王家人对于这门亲事低调了许多。
初次见面人非常多是因为要讲究排场,后来街坊四邻前来打听,王家人便统一口径对外宣称“没影儿的事”,他们好像习惯了“偷偷的”,其实那是王书?的经历与创伤,后来演变成他的智慧,他深知“言以泄败”的道理。
王惠决定嫁给李武,是因为她第一次到李武家做客时,一进里屋就看到一幅‘家和万事兴’的字匾,还有一柜子的书和报纸,王惠浅显地认为这是一个追求家庭和睦与知识学问的家庭,家里的人自然也是知识分子,大抵是值得托付的人家。
那个年代流行“先成家,后立业”,换言之就是两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还没有到社会上历练一番,尚不知社会运行规则和人情冷暖,就先被父母推着进入婚姻,背负家庭。
当年九月份,两家人坐到一起,正式把二人的婚事提上日程。
不料,临近李武和王惠领证时,竟然出了幺蛾子。
李家同村的人因为嫉妒王惠嫁给乡长家的儿子,于是偷偷向李同仁举报王惠私自改过年龄。
那个年代,农村的年轻人结婚,除了相看顺眼,父母同意外,女孩的年龄也是有限制的,范围一般是上不过三,下不过五,不然就会被归类于不匹配的区间。
李同仁得知后,便和中间人,也就是秦婶的丈夫一起到公安局查档案,他们把王惠的档案一字不落地看完,又查看王家父母的,王家三个哥哥的。把王家人查了个底儿掉,终于查出王惠确实改过年龄,不过不是改小,而是改大了一岁。
李同仁这才放下心来,他虽然同意了这门亲事,但还是因为王惠没有比李武大三岁,没有抱上那块虚无缥缈的金砖而遗憾了好久。
经过这件事,被保护得很好的王惠看见了“举报”这件事在父亲脸上刻下的恐惧;同时她也见识到了人性里的恶,或许在某些人眼里你可以过得好,但绝不能比他们好。
??
自从李武和王惠谈及婚嫁,赵梅就开始话里话外地哭穷:
老大刚结完婚,哪儿还有钱给老二办?
他们哥儿仨,才置办齐了两套房,这穷得叮叮当当响,怎么还盖得起第三套啊?
这一大家子人,那么多张嘴,哪儿还吃得上饭?
......
王家人一听就明白赵梅什么意思,说白了就是怕女方多要彩礼,王书?仁义又坦率地表示:“我就那么一个小女儿,要的只是她能安稳幸福地过日子,亲家,你们就是给多少彩礼,我都会给我女儿陪嫁回去,我们娘家再额外给她陪嫁两个大件儿。”
赵梅一听,心里松下一口气,她就好像谈判赢了一般,连连说道:“哎哟,亲家,那哪儿行?结婚四大件儿还是得我们准备。”
那个年代结婚,需要准备的四大件儿有黑白电视、自行车、缝纫机和石英手表,最终是李武家买的黑白电视和自行车,王惠家买的缝纫机和一对石英手表。
结婚前一星期,母亲张瑞清专门把王惠叫到跟前,她拉着王惠的手,殷切地说:“闺女啊,你过门儿后一定要伺候好丈夫,孝敬你公婆,多干家务,节俭一点,遇见什么事儿呀,要学会忍耐,日子不会一帆风顺的,但咱们也得好好儿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