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4光辉岁月(1 / 2)

加入书签

1990年,真是特别的一年。

整个90年代都朝气蓬勃,人潮涌动,人人怀揣梦想。

人们在那个年代经历了经济的迅速腾飞、科技的快速发展、理想主义的燃起和多元文化的碰撞,年轻的活力和追求的精神体现在社会各种层面。

那年,李武和王惠的小日子也过得踏实幸福,虽然物质贫乏,但那是他们十分珍贵的二人世界。

那时候港乐风靡,李武的发型也从费翔的中长发变成了郭富城的港风碎盖,他头发浓密,轻轻一甩就帅气逼人。

当收音机里传来beyond的《光辉岁月》时,李武被深深地震撼住了,纯粹沧桑的嗓音和神奇的旋律直击他的灵魂,若只用“太好听”三个字来形容都是辜负,这不仅是一首歌,更是在传递一种力量,歌声里充满了改变旧事物的决心与对平等自由的呼唤。

王惠和李武不同,她最喜欢刘德华,一部《天若有情》把王惠迷得神魂颠倒,尤其是电影里刘德华骑摩托车载着穿婚纱的女主飞驰,那一幕像神一样封在王惠心中,气得李武看见自己的二八大杠就不爽,他不得不在小本本上记下【攒钱买摩托车】这一目标。

李武干完活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收音机,调到音乐频道。今天放的是《我是一只小小鸟》,他伴着音乐的律动打扫院子,简直越扫越有劲儿。

等王惠做完饭,小两口就打开那12寸黑白电视,一边看《西游记》一边吃饭聊天。

亚运会将于九月份在北京召开,当时国家改革开放十来年,举国上下洋溢着兴奋与自豪,人们也纷纷捐款贡献力量。

一天,李武干完活回到家,两条大长腿跨在二八大杠上,杵在院子正中喊王惠:“媳妇儿,媳妇快点出来。”

王惠系着围裙,拿着粥勺出来,问他:“干嘛?你喊什么?”

“先把粥锅端下来,把火门儿关上,村里开始给亚运会捐款了,快点儿,我带你去。”李武兴奋地说。

“是吗?”王惠眼睛亮亮的,“你等等我,我很快。”

说完,她一边往屋里跑一边摘围裙。

“你慢点儿,别磕着我儿子。”李武在她身后喊。

火红的夕阳笼罩大地,王惠坐在自行车的后座,双臂紧紧搂住李武的腰,自行车颠簸在小土路上,慢极了,他生怕颠到王惠。

来到村委会,乡亲们已经排起了长队,他们喜笑颜开,人头攒动,争先恐后地把钱给村长,村长在功劳薄上给大家记名。

虽然大家伙儿平日吵吵闹闹,关键时候总能拧成一股绳,民族荣誉感带来无比强大的力量,朴实的村民们汇聚到一起为祖国担当。

最终,李武和王惠两口子给亚运会捐出了十元人民币,相当于李武在工地上当两天小工。

??

当天晚上,王惠坐在炕沿上泡脚,李武拿个锤子在修衣柜,她问:“武哥,你说我这次怀孕和之前不太一样,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啊?”

“怎么不一样?”

“我这几天老想吃甜的,面包、饼干什么的,以前吧,特喜欢吃酸的,酸杏儿、酸枣儿,连酸黄瓜我都爱吃,真怕这是个女儿,我这心里慌得很。”

“慌什么?要不咱们去诊所检查检查?”李武低头往柜子上拧螺丝,回答道。

“我不要,我不敢去。”王惠一边说,一边拿起毛巾擦脚。

“你到底怕什么?”李武扭头看着她问。

“你说万一是个闺女怎么办?”

“怀孕生孩子,不是儿子就是闺女,是闺女怎么了?闺女我也喜欢,长得像你就行,漂漂亮亮的,我努力挣钱,把咱闺女打扮成洋娃娃。”

“嗯...”王惠双手拄在炕沿上,侧着脸望向房顶,好像期待天使降临,她说:“还是儿子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