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68(2 / 2)

加入书签

老钱蹲下身来,摸摸他那来不及刮干净的胡茬,眯着眼睛用手去摸那石壁,我跟何瑜低着头塌着腰跟在他后头,见他挪两步,歪歪头,再挪两步,又啧两声,看了大半天也没个结果,何瑜一下就急了。

“哎哎哎,叫你掌眼,你还真当这儿是你那破珍宝阁可劲儿掌起来了,有没有推论,倒是跟我俩说说呀。”

老钱这才挠挠头站起身来,对我特别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来惭愧,鄙人多年赏玩金银宝器,虽然祖上跟那摸金校尉相知相熟,可传到我这里也就没剩下什么了,这看洞,确实不是鄙人长处。”

何瑜顿时心生怒意,骂他:“不懂,不懂那你不早说,他奶奶的看了这么久,这不耽误事儿吗!”

我一把拽住他:“你别急,听人老钱把话说完!”

“我虽然不懂摸金校尉那点子门道,但还是能分辨洞穴的走向的,少东家你来看。”老钱继续道,他给我指了个地方叫我看,“你看这凿子的方向就会发觉打洞这人并不是从洞穴外开始打的。”

我低头贴近他手指的那一部分石壁,上面是一层一层用凿子打出来的痕迹,痕迹很老旧,如果不耐着性子细看下去,几乎是看不到的。

“你是说,打这洞的人是从洞穴里打洞出来的?”

老钱点头说是,又补充道:“而且,鄙人现在越来越相信,当年甘昭于葬骨遗书中所卜之卦确切无疑,如果没有这场地震,这座墓应当是长埋地底,永不会重见天日。”

这话说的我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倘若我太爷爷当年那卦正巧预言了几十年后的今天,也就是说,在我们到来之前,这墓确实没有任何盗墓贼能够进入,但是,我们进入了这里后却首先发现里面有一个人工凿出来的洞,如果卦象不错,没有人能进墓,那这洞存在的唯一解释就是有人从墓里凿洞出来。

可是,会是谁能从已经封土的墓穴里出来呢?莫非刚才我们猜对了,那座墓门就是修墓工匠最后的逃生门,从墓里打洞出来的会是逃脱殉葬的工匠?这样一来,我们之前推测的柳三水凿洞说就完全被推翻了,但是,如果这个说法才是正确的,那为什么甘肃战国墓里也出现了这种拥有类似手法开凿的洞穴呢?

何瑜回头来看我,见他那眼神,想必这货跟我心里思考的东西应该大差不差。

他掂了掂背上的韩卓:“算了,我看咱们也别在这儿瞎猜了,说不定进了这古讷老儿的墓,所有答案就都见分晓了呢?”

我收了纷乱的心思,回头用手电照着漆黑一片的洞穴倒是不觉得害怕了,并且觉得何瑜说的很有道理,于是我一马当先,端起手里的步枪打头先往洞里走了进去。

我本以为至少得走个百八十米的人工洞,结果还没走出去二十米,就进入了一条弯曲的甬道。

这条甬道是横在我们面前的,一走进去才让我有了一点儿“陵墓”的感觉,整条墓道用青石板铺就,墓道两侧雕有石马、石人守卫、石头廊柱等,每隔三米就有一盏放置长明灯的基座,灯盏之上的烛火依旧亮着,墓道内灯

</div>

<script>_ad_hf();</script>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