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2见钱亲(1 / 2)

加入书签

“这院子的上一任主人早死了。”尤秋问歇得早起得也早,天没亮就到了,正杵在门口看皂役们搬尸体,“你们要找他,去郊外吧,他葬那儿呢。”

柳今一不信:“死这么巧?”

“姑奶奶,你怎么能这么说话。”尤秋问来得仓促,衣着邋遢,瞧着比平时更显老态。他伸出手指,比划道:“老赵??就是这院子的上一任主人,他可是高寿归天,活满八十了!”

柳今一说:“嚯。”

尤秋问背着手,不住摇头:“你要说巧吧,那也的确巧。当时陈书吏到处物色院子,办公嘛,就住这一片最方便,可惜临街那几户呢,早让人盘走做酒肆了,就算还有空着的,也都不情愿卖给他。”

这事柳今一和代晓月倒知道,她们以前要粮讨饭常来县里,对里头的门道也有所了解。挨着衙门的门面、院子大都会盘给做酒饭生意的,因为老百姓来衙门打官司,是没法立刻见着县太爷的,要走胥吏和皂役的门路,他们收纳状纸、传递发票,会借机向老百姓索要钱财,什么笔墨费、签押费花样多得很,其中还有一项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吃饭。

要办事,先吃饭,因而这衙门边上的酒肆饭铺,一般不愁生意,他们和衙门里的人沆瀣一气,以高出别处数倍的饭菜价格来坑蒙勒索打官司的平头百姓。是以,那些门面院子要比起胡同曲巷里的贵出许多,光靠陈书吏借的这些钱绝计买不起。

“他问来问去,一直没找着合适的,最后还是县太爷做人情,寻了老赵过来。老赵早年是咱们衙门里的幕友,还是写状子、批公文的一把好手,很得前几任知县的信赖,六十来岁才放他出府归家,他干那么多年,也算腰缠万贯,在县里头有好几处铺子、院落。”尤秋问说到这,忽然感慨,“我就指望自己退下去能像老赵一样,田产铺子都有了,读读书、喝喝茶,舒舒服服颐养天年。”

柳今一喝着讨来的水,不冷不热:“你会贪吗?人家做幕友,会写状子批公文,你捕厅里的,只能靠关人拿人赚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