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第25章(2 / 2)
题目关乎国计民生、社稷安危,涵盖吏治、民生、边防等诸多方面,每一个问题都切中时弊,考验着贡士们的学识与见闻。
祁潼耳朵听着问题,眼睛也没闲着,兀自打量着大殿的环境。
不由有些纳闷,既无桌椅也无笔墨纸砚,只有大殿正中央有个小案几,上面还放了个小香炉,这是考的哪门子试?
太监念完试题,贡士们也纷纷陷入沉思。
或许是在思考答案,也或许和祁潼一样在纠结这别具一格的考试形式。
“诸位有一炷香的时间,一炷香燃尽后,将会抽取五人上前作答。”
这话一出,一个小太监便从大殿角落钻出来,在香炉上插了根细细的香。
我靠,抽考?!这比抽背还要丧心病狂。
殿内一片寂静,不少贡士额头上开始渗出细密的汗珠,还有人的牙齿在不停颤抖,“咯咯咯”的声响格外突出。
此时香才燃烧了五分之一。
祁潼开着外挂,在人群之中显得异常轻松自在。
‘浮光,边疆之地,外敌时有侵扰,烽火不宁。且边军军备或有废弛,粮草转运也艰难,你觉得该怎么加强边防军备,稳固边疆防线,又怎么优化粮草供给,以保边境太平。’
【以下是针对“边疆之地……”这一问题的回答:首先可从……】
等祁潼找浮光问完所有问题的回答之后,时间也才过去一半。
祁潼这下便放心大胆地开小差。
她并不担心自己会忘记,因为经过几个月实验和磨合,她现在已经可以在脑海里查看浮光的历史发言记录了。
不管他们问哪一个问题,祁潼都能立刻找到答案。
“那是何人?”皇帝压着声音问着旁边的紫袍太监。
“这位……”
“回父皇,那是祁潼,范公新收的义子。”楚言昭抢着回答。
“哦,是吗?”皇帝意味深长地看向楚言昭,“你怎的知晓,最近不是忙着建府?”
“范公收一青楼杂役为义子的消息近两日传得沸沸扬扬,儿臣怕是只有捂住耳朵才能不知晓此事了。”
皇帝点点头,看不出是否满意他的回答。
祁潼站得有点腿麻,自以为没人发现地来回交换支撑腿,其实扭来扭去的模样在一群站得挺拔笔直的人中间分外惹眼。
守在香炉旁边的小太监一直盯着那炷香看,等最后一丝也燃尽之后,他高声喊道:
“时辰已到??”
皇帝本来斜靠在龙椅的扶手上,听闻此声后这才坐直。
紫袍太监恭敬地递上一张写满姓名的宣纸,上面早已用朱笔圈出了会试中进士科的前三名。
皇帝不感兴趣地扫了一眼,随后道:“祁潼,你且说说这民生未富,该如何解决啊?”
“诶?”刚刚有这个题吗?你不讲武德!
紫袍太监上前一步,呵斥祁潼:“大胆,陛下问话,还不快快上前回话?”
‘浮光,古代民生未富怎么解决?’
祁潼一边问着浮光,一边赶紧快步上前,叩首回话。
“陛下,臣以为民生未富……”
【民生未富主要是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商业发展受限……】
“究其根由,一在农桑之技未精,二为商贾之行受阻。我朝百姓,多赖农耕以为生,然水利……”
祁潼将浮光的回答稍加翻译后便脱口而出。
在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