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9第39章(2 / 2)

加入书签

那些稻穗沉甸甸地低垂着,挨挨挤挤,每一株都挂满了饱满的谷粒,谷粒也是颗颗硕大,紧密排列在稻穗上。

穗比成年人的手掌还长许多,上面的谷粒多得都数不过来。

这是祁潼印象中的丰收景象,跟她今天见到的唯一的区别是,况家村的稻谷产量极少。

因为姥姥姥爷种的是杂交水稻,亩产上千斤。

况家村的水稻看起来最多亩产四五百斤。

对比杂交水稻的产量看起来的确很少,但这个时期对应的是唐朝初期……

‘浮光,唐朝初期水稻亩产多少?’

【唐朝初期水稻亩产折合今市制约为二百七十六斤。】

‘宋朝水稻亩产多少?’

【宋朝水稻亩产有较大提升,有研究认为南方一些地区水稻亩产可达四百斤左右。】

‘宋朝水稻产量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宋朝水稻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有:政府重视水利建设……引进了占城稻等优良品种……】

祁潼眼睛发亮,占城稻!

距离况家村最近的县城叫占云城,莫非,这里种植的就是历史上的占城稻?

“我方才回来时恰好遇见李叔,他说两天后就要去占云城,你到时候可以跟着他,这两天就先住在我家里吧。”况久拿着刀开始处理起蟒蛇,顺带提起。

“况兄的大恩大德,我真是无以为报。”

况久确实是个好人,祁潼都不知道该怎么报答他,现在她双手这副模样连刀都拿不起来。

祁潼在身上摸索着,装着银钱的荷包早已不见,应该是被绑匪顺走了,好在腰带处还被她塞了几个碎银。

她艰难地掏出银子递给况久:“况兄,我也不能白吃白喝白住,这些碎银你拿去。”

况久偏过头盯着那几个小石头模样的东西:“这是做什么用的?”

“啊?这是,银子啊……”祁潼瞧况久那一脸茫然的模样,又赶紧解释,“我的荷包被人顺走了,铜板都在荷包里,这银子可以换很多铜板的。”

结果况久更加茫然了:“铜板又是什么?”

祁潼瞪大眼,这人连铜板是什么都不知道?!

况久也懒得纠结这些,眼下还是蟒蛇肉更加吸引他:“没事,你就当在自己家,不用这么客气,安心等着吃蛇羹。”

说完就埋头认真分割蛇皮,完全不在乎祁潼手上的碎银。

祁潼:“???”

这里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啊?莫非自己来到了课本上的桃花源?

但光凭那李叔不时前往占云城这一点,就能看出,这里并非与世隔绝,难道……

这人是个傻子?!

祁潼用余光不动声色地打量况久,只见他娴熟地用着刀,剥下了一块完整的蛇皮,除了七寸处的伤口,其他地方厚薄均匀,怎么看都不像一个傻子能做到的。

况久哼着不成调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