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4乡主(1 / 2)

加入书签

赵丞相给林落元取了个新名字,赵月绣。

林落元听着,只觉得别扭得很。

但她没说什么。

她在丞相府,过得极为惬意,她虽然不知道这家人打的什么算盘,但他们对她关怀备至,吃的、穿的都是最顶级的。

半个月下来,她已圆润了些许。

她虽然惬意地过着小日子,但心下一直保持警惕。

“要是古代女人能考科举就好了。”她说罢又摇摇头,“算了,能考我也考不了,学了三四个月,才认识几百个繁体字。真是太难了……而且,让我背诗还行,要真自己写,写不了一点。”

她坐在杏花树下的秋千上嘟哝着,思考着如何谋一条出路。

“一直呆在这里,太被动了。”

次日,林落元翻墙出府。

她乔装一番,身着朴素的布衣,头戴斗笠,混入市集之中。

集市上人头攒动,喧闹非凡,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

她来到一个凉薯摊前,摊主是个热情的中年男子,正大声吆喝着:“姑娘,买一个吧,这凉薯可新鲜了。”

林落元看着凉薯道:“真奇怪,这个个头没我以前吃的大。”

小贩闻言,忙赔笑道:“这批凉薯挖得早,所以小了些。”

林落元点点头,说:“那给我来几个吧。”

她正掏钱时,忽然听到旁边传来一道苍老的声音:“大米收些吗?”只见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农夫,背着一袋大米,满脸皱纹,眼神中透着无奈和疲惫。

小贩回应道:“收收收!今年只有这么点吗?”

老农夫唉声叹气地说:“是啊。今年雨水不多,咱家又只有两个人种地,刨开自家吃的,只剩这么点了。”

林落元心中一动,她深知古代“民以食为天”,极为重视农业发展。如果能在农业上有所革新,或许便是自己的出头之机。

而且,她小时候在乡下和爷爷奶奶一起种过地,对农桑之事非常了解。于是她便走上前去,和老农夫聊了起来。

老农夫告诉她,如今所用的犁具为江东犁,入土不深,翻耕的土地不够松软,种子播下后,根系难以深扎,收成自然大打折扣。

尤其今年雨水减少,收成便更少了。

林落元又接连询问了数位农夫,得到的答案大致相同。

她心中渐渐有了清晰的想法,若是能改良犁具,让深耕变得轻松高效,必定能助力农事发展。

回到丞相府,林落元闭门不出,整日对着纸笔写写画画。

经过多日的苦思冥想,一款深耕大犁的设计在她笔下逐渐成型。

这犁具参考了清朝的犁具,加大了犁铧的尺寸,改变了入土的角度,还巧妙地设计了一个助力装置,能让耕牛拉动时更加省力。

设计图完成后,林落元深知此事仅凭自己一人难以推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