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7第17章(1 / 2)

加入书签

晚青桁在家中排行第四,较晚青妤小三岁,年方十六,正是初出茅庐的少年郎。其容貌与晚青妤极为相似,温润如玉,肤若凝脂,一双明眸似含春露,秀发如瀑,更添几分风姿。尤其是那眉眼,与晚青妤如出一辙,甚至比她还多了一丝妩媚。若不细看,旁人怕是难以分辨他是男儿身。

虽生得一副好相貌,晚青桁却不失男儿气概,骨子里透着几分倔强。他年纪虽轻,却已精通音律,琴艺在京城中堪称翘楚。

数月前,晚青禾将他引荐至京城一家乐坊授课,不料却被赵家老爷子相中。赵老爷子三番五次邀他入府,甚至以各种理由施压纠缠,令晚青桁郁郁不欢。

晚青禾曾为此事登门寻访赵老爷子,却未能得见,反被赵老夫人冷嘲热讽,指责晚青桁在乐坊授课期间行为不检,勾引赵家小女。

这般颠倒黑白,着实令人发指。

更令人忧心的是,不久后晚青禾的言书堂突遭变故,晚青桁被扣押,一时失去了自由之身。

晚青桁近来一直闭门不出,直至听闻赵老爷子猝死,方稍稍松了口气。

赵家人素来嚣张跋扈,萧秋折忧心赵家人会对晚青桁不利,便擅自将他接到府中,与晚青妤相聚。

此举虽是出于好意,但晚青妤并不领情,因为她心中自有盘算。

姐弟二人相拥,场面温馨,但晚青妤眉间却隐隐透着愁绪。

晚青桁激动地唤了声“姐姐”,问道:“姐姐既然已回府,为何不告知家中?可知近日家中变故?”

晚青桁在路上已从方齐口中得知,晚青妤前两日便已回京,且打算长居于此。他心中疑惑,追问方齐姐姐为何不回晚府报信,方齐却只是瞧着他那张粉雕玉琢的脸蛋,搓了搓下巴,摇头表示不知。

晚青妤一时难以解释,反问道:“青桁,可曾用过饭?若未用,便随我们一起,饭间姐姐再与你细说。”

晚青桁虽满腹疑惑,却一向听从姐姐的安排,点头道:“好的,姐姐。”

晚青妤瞥了一眼萧秋折,萧秋折察觉她目光不善,转身朝门外走去,道:“晚饭想必已备好,我带你们去膳厅。”

晚青桁向来知礼,近日又得萧秋折相助,急忙追上他,诚恳道:“多谢姐夫近日照拂,日后若有需要,小弟定当尽心相助。”

萧秋折爽朗一笑,摆摆手:“青桁不必客气。你暂且在此住下,待风波平息再回晚府。你嫂嫂那边,我也会派人照看。只是……”

他顿了顿,侧首看了一眼紧随其后的晚青妤,道:“你二哥言书堂之事,你姐已请付钰书相助,我不便插手,但愿你二哥早日脱困。”

“付钰书?”晚青桁闻言一惊,脱口问道:“姐姐,付钰书去找过你?你们还有来往?”

晚青妤与付钰书的过往,晚青桁一清二楚。虽知付钰书才华横溢,如今更是探花郎,但他心中始终对这位旧友心存芥蒂。几年前,二人因琐事大打出手,彼时年少气盛,谁也不肯退让。即便付钰书年长几岁,也未曾让步。自那以后,晚青桁便对他心生不满,认为他以大欺小。

因此,当年晚青妤与付钰书决裂时,只有晚青桁拍手称快。

虽知姐姐与萧秋折的婚姻乃是利益联姻,但萧秋折为人正直,多次相助晚家,他更为喜欢。此次若非他将赵老爷子逼出京城,赵老爷子也不会猝死,他也难以脱身。

虽不知姐姐与萧秋折如今关系如何,但姐姐毕竟是萧秋折的妻子,既已成婚,便不该再与付钰书有所瓜葛。

晚青桁虽是这般想,然而晚青妤心中委屈,她与谁来往,何须他人置喙?尤其是萧秋折,他这时提及付钰书,分明是故意为之。

平日里二人独处时说说也就罢了,如今当着家人的面再提,有些过分了。

并且,他将晚青桁接到亲王府,可曾问过她的意思?

晚青妤脸色一沉,心中顿生不悦,仍强忍怒气,对晚青桁道:“先去用饭,饭后我让人为你收拾房间。你暂且在此住下,待风声过去再回晚府。至于在亲王府的花销,走时我会一一清算还给萧大人。”

她向来不愿欠人情,尤其是萧秋折这般阴阳怪气的人。

说罢,她大步向前,经过萧秋折时,还故意踩了他一脚,随即冷冷丢下一句:“抱歉,萧大人,踩到您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