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淑媛(1 / 2)
自从幼安公主入葬,李琰便想动身启程回邺城,只是今上却命他参加完太子纳妃之后再离开,他也只能应允。
入夜,他正在书房里看书,突然阿福轻轻扣响门,李琰心中颇有不快,他知道阿福不会贸然打扰自己,肯定是有不速之客不请自来,这么晚了还前来打扰他的肯定是麻烦事。
李琰放下书,微微蹙眉道:“阿福,是谁?”
阿福暗中吃惊,崇拜的看着主子道:“王爷真的是料事如神,我还没说什么事儿您就知道有人拜访您了,是曹家公子曹振远!”
李琰站起身,负手而立,俊秀的脸上出现一丝暖意,曹振远和他曾师出同门苏太傅门下,两个人感情相处不错,惺惺相惜,后来曹振远跟随叔父出征镇守边关,李琰刚去邺城生了一场重病,曹振远不远千里特地去送了几只千年人参,而此刻曹振远怎么突然回京中了?大晚上又突然拜访自己,恐怕是和太子选妃有关。
只不过一刹那之间,李琰好几个念头涌上心头。
“请他来。”
不一会儿,一个粗壮的汉子走了进来,恭敬道:“卑职参见魏王殿下。”
李琰哈哈大笑,看着满脸风霜的曹振远道:“曹兄,多年不见,风采不减当年,我们之间不必繁文缛节。”
曹振远见李琰的口气亲切并未疏远有些受宠若惊,他站起身仔细打量李琰。
李琰芝兰玉树风姿绰约恍若天人,曹振远叹道:“当年邺城一别已有多年未见了。”
李琰请他坐下,吩咐道:“阿福,煮茶。”阿福赶忙颇有眼力见的退了出去还不忘把门紧紧关上。
“这么多年不见,曹兄突然回到京中我想不会是想为见我的吧?”
曹振远面色微红有些不好意思,他恭顺道:“无事不登三宝殿,我风尘仆仆赶回京中就为一事。”
李琰故意装作听不懂的模样道:“这件事我能帮你?我也刚刚回到京中一月有余,京中很多人很多事我都陌生了许多。究竟是何事?”
曹振远听不懂李琰话中的弦外之音,他耿直道:“选妃!我妹妹曹如莘已经被皇上册封淑媛,与薛家的女儿被选入太子妃人选,只不过二选一,只有一个人能够入住东宫。”
李琰忍不住笑道:“宫闱选妃的事情,我实在是插不到手。”
曹振远有些焦灼,面色一窘,硬着头皮道:“王爷,这不仅仅是后宫的事情,更牵扯了朝堂中的两股势力!”
李琰侧头故作轻松道:“曹兄,但说无妨。”
曹振远神色复杂,迟疑片刻终于开口道:“朝堂之上士大夫和武将一直形同水火,势均力敌,而太子身为一国储君,太子妃也许就是未来中宫娘娘,这次皇上选了咱们曹家的女儿又选了薛太傅的女儿,这就是皇上的考量!我们武官都是以血肉之躯性命相搏守下了这江山,而那些士大夫不痛不痒说着一些改革的蠢话!我前来就是希望求得魏王支持,立我妹妹为太子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文官和武官素来不合,这两年边关战事连连,掌握兵权的武官此时此刻占了上风,而薛家育是改革派也是对武官极为强硬派,这次苏太傅革职,今上重用了薛家育,提为太傅,对武官来说是一个重击,两方白热化之际,太子妃的位置又成了一个新的导火索。
李琰觉得头痛,他知道今上为何不让他回邺城,他之所以远走邺城修筑凝云阁,就是想远离京中这些是是非非,他看向曹振远迫切的眼神,思忖道:“边关战事我也密切关注,这么多年你和所有将士们出生入死,为君为国为民镇守边关是我朝幸事,只是太子妃的位置我想决定权不在我手中,准确的说不在我们这些人手中,只在父皇手中!”
曹振远听着李琰的话有喜有忧,他喜忧参半道:“我只不过希望王爷能够在皇上面前为我们曹家多说几句话,别的卑职不敢奢求。”
李琰悠然一笑道:“曹兄这个你放心,我能做到的事情我一定会做到。”
曹振远听罢,欢喜鼓舞,他喜上眉梢道:“多谢王爷,我妹妹自幼在乡野长大,性子爽直,全无闺阁女子教条,我本来很担心她。”
李琰讪笑道:“真想不到曹大将军的女儿竟然在乡野长大。”
曹振远苦叹道:“实不相瞒,今上选妃,我们家女眷极少,我妹妹是偏房所生,近年才接回京中悉心教养,我母亲是容不下沙子的人,若不是今上的意思,我母亲也不会让妹妹认祖归宗。”
李琰知道曹家主母性格泼辣跋扈,他也听闻曹将军在外的几个侧室过得很是凄苦。
曹振远双手抱拳恳求道:“还望李兄能够助我一臂之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