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7找契书(1 / 2)

加入书签

闻慈扫了十几份报纸,对现在的思想风格有了数。

她拿闻小兰的本子、钢笔和稿纸,也不是单纯为了欺负她,而是打算写点东西出来,不管能不能拿到契书作为证据,她都打算在报纸上造点势,千禧年后的人,都清楚舆论的威力。

她要撕下闻大安一家的丑陋假面,让更多的人看到他们的真面目。

闻慈拧开钢笔,在笔记本上写下了第一个字。

闻慈一直写到外面天色微黑,闻家人还没回来,估计是不想看见她。

她拉开电灯,继续写,把小闻慈十六年的生命浓缩在短短两千字内。

她从主人公小慈的父母双亲开始描述,她有当高炮兵的伟岸父亲,有在炮火里运送伤亡战士的坚毅母亲,还有一个把她举在脑袋上,每天笑呵呵的爷爷。

闻慈文笔还不错,简洁生动,不会让人腻烦,短暂两段后,便让小慈的人生急转而下。

因为一场惨烈的战争,父亲牺牲,半个月后,母亲也牺牲了,他们葬身在了安南的炮火里,消息从电话里传来,爷爷和小慈悲痛不已。

但生活的灾难远远不止这些。

曾抛弃父亲的亲生爷爷和大伯半夜摸进家里??闻慈当然不知道闻老头是不是抛弃了闻长明,但她这么写,是为了突出他的狰狞面目。

他们打伤小慈,抢走所有抚恤金,间接导致本就病重的继爷爷死在了那场寒冬。

小慈看到了他们的行径,他们本想杀死她,没想到她被打伤脑袋,直接失了忆。

再往后,小慈的生活就泡在了苦水里。

闻慈不用构思,浓烈的情感就从她的胸口勃发出来,这是原身曾经的感受,她能做的只有克制,让这篇小说更理智、可信,而不是只顾着自己宣泄。

故事的结尾当然不能是小慈死在了郊外的湖里,她写,因为一场救人的意外,组织发现了这家人的真面目,他们出现、拯救小慈、将这家人绳之以法。

前半段是悲哀的地里黄小白菜,后半段,就变成了歌颂之歌。

闻慈写到这里,深吸一口气,抹了下通红的眼睛。

这样应该是可以的吧?她想了想,又翻了翻其他报纸,往谨慎地插了几句合适的标语。

闻慈觉得写得还不多,但她也没把所有希望全压在这份报纸上。

能上报是锦上添花,不能上报的话,也没什么大问题,大不了直接上告。

总之,闻大安一家要是搞不下去,她誓不为人。

闻慈本想把小说撰抄到稿纸上,但手里总共才几张,抄一遍都不够,正想着从哪儿弄点钱来,忽地想起,孙大娘离开医院时给她塞了什么。

她掏了掏兜,摸出六块印着大白兔的蓝色奶糖,底下还有一小卷纸,拆开一看,是一张十块面值的大团结。

闻慈有些感动,她想了想,把写好的稿子撕下来,折好揣进口袋,这才拿着钱出门。

家属院附近就有供销社,闻慈进去买了本红格子稿纸,只花了一分钱。

这个物价让来自半世纪后、少年时就随母亲定居欧洲的闻慈沉默,也太便宜了,不过想想这时候祖国人民的月工资才二三十块,好像又理解了。

闻慈这次回到家,闻家人都到齐了。

闻小兰发现自己的东西被搬了出来,正在跟陈金花生气,陈金花正哄着她,刚情绪好了点,见闻慈回来,又成了一点就炸的炮仗。

“闻慈!”她气冲冲地站起来,“你凭什么住我的房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