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8下乡名额(2 / 2)

加入书签

工作人员第一次看有人给市委甚至省委寄信,她心里咂舌,但闻慈付钱爽快,付完钱就背着包走了,她只好跟旁边的同事讨论这事儿。

闻慈出了邮局,看到外面明朗的天色,心情好了几分。

外面经过一队拿着大喇叭的青年,胳膊上绑着红袖章,正喊着:“上山下乡怀壮志,战天斗地绘新图……同志们,我们要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扎根农村干革命!”

闻慈从记忆里知道,这是在宣传知青下乡。

这也是这个时期的一大政策,让广大城市青年去往农村,扎根农村。

闻慈看着这队年轻人喊着喇叭从面前走过,他们慷慨激昂,完全看不出奔赴的是多么艰苦的生活,她有些疑惑,但无法否认,这一刻,她深深感知到了时代的洪流。

这就是1975啊。

……

孙大娘给的钱花了一块,但奶糖还一块没动。

闻慈喜欢吃甜,但不像外国人那么嗜甜,她更喜欢清新自然的水果甜味。

她剥了一块大白兔奶糖,糖块雪白,塞进嘴里,舌尖先尝到了一点甜,奶味浓郁,不知道是不是心境的缘故,感觉比后世的高级糖果还要好吃。

她心情好起来,哼着不成调的歌往附近的澡堂去。

邮局到澡堂的路上要过两条街,路上有家国营饭店,这会儿将近十点,按理说还不到午饭的时候,饭店的门都是虚掩着的。

闻慈经过国营饭店时,好奇地往里面看了一眼,没想到,看到两张熟悉面孔。

闻大安和闻小聪。

他们俩坐在里面,当爹的手里拎着瓶白酒,正往杯子里倒,当儿子的拿着香烟盒,抽出一支,恭敬地两手递给对面的中年男人,脸上的笑容堪称谄媚。

闻慈来了点兴致,仔细看了看那个中年男人。

这人穿了一身板正的蓝色上衣,领子又硬又挺,她只能看到侧脸,皮肤发油,脸颊微微下垂,头顶得像是被砍光了树的土坟包,在原身的记忆里是个很有地位的人物。

皮鞋厂的张副厂长。

张副厂长在皮鞋厂呆了很多年,是好几个厂长里资历最深的。

和闻家似乎也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小闻慈以前也不是傻的,挨打的时候,会跑出家门求救,有一回陈金花被周围不满的邻居告到厂里,就是这个张副厂长出面解决的。

他对着其他工人家属义正词严,一进闻家,却对闻大安说:“老闻,你不要让我为难啊。”

后来,陈金花打她的时候就会把门锁上。

这人是闻家的保护伞,厂里一直有传闻,说闻大安是张副厂长的远房亲戚。

但闻慈清楚,闻家往上哪怕数十代,也就出了闻长明这么一个有出息的,偏偏英年早逝,闻大安在地里摸爬滚打三十来年,要不是靠黑心偷抚恤金,绝不可能吃上城里供应粮。

闻慈看着闻家父子俩对他讨好的样子,并不意外。

要不是有好处,张副厂长怎么可能屡屡护着闻家?

闻慈本想在墙外偷听,但这几人坐在最里面的桌子,她试了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