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3三个锦囊(1 / 2)

加入书签

“黑市的东西多来路不正,所谓不问来路,即是挑了东西,谈妥了价格就拿走。不问何人所买,不问用处。商家卖东西,你只能问他货价,不能问他其他人和事。”他解释。

地方不大,道道却也是挺多的,再想起所有人都是轻声细语,一副“恐惊天上人”的模样,就是怕闻声识人。我突然明白,可能油纸灯笼里也加了料,才会比平常的暗上几分,为的是免得光打得太亮看清面容,仇人见面,瞅急了眼。

“那一道疤在哪?”似乎是觉得眼前的男子有些靠谱,能搜罗到一些有用的答案,月柒继续追问着。

“那是一段路。那个路比周围的路要宽些,路面向上凸起,这里的人将其称为‘一道疤’。”

原来,一道疤是路!我心里为求得结果而开心不已,同时也极其佩服这个想法独特的取名鬼才。

那个男子也将什么东西放在了柳树下,嘱咐我们一句“别乱动这里的东西,免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就走了。

我们按照他说的,找一段凸起的路。鬼市的路一般都是极平整的,那段路说来也不难找,我们前后兜了几个大圈子,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

路上坐了个人,没有戴面具,但是他双目紧闭,一手拿着竹竿,还用另一只手摸索着身边的物件,貌似是个瞎子。

“两位是来问什么的?”瞎子耳力极好,听到了我们的脚步声,把身子朝我们这边挪了挪。

“江大人被皇上关起来了,你知道怎么样才能救他吗?”我凑近,悄悄地问道。

那人闻言,也不惊吓,就好像我跟他说的是“老板,买鱼,来一条”似的。

“这个价。”他伸出了一根手指。

“一百两?”月柒试探着问着。

毕竟是一条人命,我想着一百两或许过于便宜,哪知道那人直接狮子大开口:“一万两!”

照之前,我一个月六两银子,一年十二月,挣这么多钱,得须一百三十多年,整整两辈子,还得建立在不吃不喝的前提下,我心中暗暗叫苦。

“若两位付得起价格,就在明日此时,把银两放在这里一直走过去的从左往右数的第六棵柳树下,若有办法,在下就会把银两都取走,在原地留下你们想要的信息,若是没有办法,银两就会悉数奉还,两位第三日来柳树下取走就好了。”

当初爹给了我一千两,除去给钱来的两百两,除去茶费伙食钱,我还剩下七百多两,可这些钱对于一万两而言,只是杯水车薪。江府被查,已是一片狼藉,我根本回不去,看来,我必须想些法子,才能筹措起这笔巨款。

今日元宵,鬼市也很应景,不少摊位卖起了各式各样的花灯,有些模样甚是讨喜,月柒看了好生喜欢,可是嘴里嘟嘟地念了句“一万两”,刚伸出去的手又缩回了。我向老板问了价格,把那盏花灯塞给了她。不过是几十文钱,不碍事的,一万两里不差这几十文。

最后,出鬼市的时候,那个彪形大汉吹了个口哨,外面就响起了零零落落的马蹄声,一匹红棕色的马拉了一辆马车,停靠在台阶上方的平地上,车上坐着另一个车夫,之前的车夫也不知道哪儿去了。

大概是之前的车夫有所交代,他也没有问任何,一路闷不做声,直接把我们送回了醉红楼,我们连连向他道谢。

“不客气,谁让你们是钱老板的客人呢。”那车夫笑得腼腆,摸了摸自己的后脑勺。

我本来没什么感觉,听他这么一说,唉,好像两百两银子搭两趟马车,打探个消息,着实有些贵呢。

夜已深,他驱着马车离开,远处有打更人敲了梆子:“风雨如晦,朝野满盈,人定,亥时??”

自从我爹出了事,王爷也是日日呆在醉红楼,一心等着他口中的“大事”到来,可这么多天过去了,除了那天,其他的日子依旧如无风的湖面般,平静得不起波澜。

“不应该呀,怎么还没醒。”王爷围着沈笑打转转,开始有几分怀疑自己的医术,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见我们来了,他把头偏向我们:“你们去鬼市结果如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