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6养猪第六天(2 / 2)

加入书签

教室真的很破,只有一些缺胳膊断腿的课桌,没有凳子,田锦心跟二弟田金贵自带一个条凳坐。

窗户没有玻璃是报纸糊的,一学期过了现在都破了,冷风哗啦啦的吹进来,冻得田锦心瑟瑟发抖,得亏她聪明带着田金贵找了个角落,没有那么冷。

班主任也是语文老师,是个看着年纪很大的老爷爷,他一边咳嗽一边说:“同学家有报纸的,明天带一些过来,我们一起把窗户糊一下。”这上学条件,简直是差的可以。

但是就算是这样简陋的条件,还是有很多很多的失学儿童!就算交得起学费,还是买不起写字用的纸和笔,很多成绩很好的孩子不得不含泪回家种地。

八十年代农村小学学习闲鱼的不得了,一点儿都不卷,很多东西代课老师自己都搞不明白。

田锦心无法解释自己知识的来处,只能按下不表。

有个双胞胎弟弟就是好,干啥都可以拉着他一起,他就是自己绝佳的劳力和背锅侠。

每天把学校学的那一点可怜的知识学完后,田锦心还是拥有大量的时间来养猪。

家庭作业那是根本不存在,很多农村家庭连孩子读书的纸笔都买不起,还要写啥作业哦!对比后世被家长鸡娃的孩子,现在的他们简直不要太爽了。

现在田大江是养猪的主力军,打猪草,砍柴煮猪食的任务他们这些孩子只需要简单帮帮忙就行了。

田大江养猪的步子迈得不算大,这次也就一次性抓了十头小猪崽回来养。

在八十年代,中国农村经济改革逐步推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农民获得更多自主经营权,养猪成为许多家庭的重要收入来源。

猪肉需求稳定,养猪门槛较低,饲料成本也相对便宜,因此养猪确实为部分农民带来了可观收益,帮助他们致富。

然而,养猪成功与否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养殖技术、疾病防控、市场波动等。尽管当时机会较多,但并非所有人都能致富,部分农户因缺乏经验或市场变化而亏损。

总的来说,八十年代养猪为部分农民提供了致富机会,但成功与否仍取决于个人能力和市场条件。

农村养猪他们经验都是口口相传下来的,人家都说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

养猪最怕的就是猪生病还治不好,一旦发生这种意外,一年的心血就打水漂了。

看到田大江一下子养这么多猪,周围的人说什么的都有,很多人都笑话田大江失心疯了,好好的挂面生意不做了跑去养猪。

万一发猪瘟了一家子孩子怎么养,特别是老婆身体不好,干不得田地里的重活,他就是家里真正的顶梁柱!

田大江心里其实也在打鼓,可是看着孩子们天真可爱的脸,他还是想拼一拼的。

他田大江何其有幸,普通人难得拥有的龙凤胎,他却有三对!看着孩子们,再苦再累也不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