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7章(1 / 2)
在那幽暗无边的黄泉路上,杨勇的灵魂飘荡,周身环绕着淡淡的雾气,心中却意外地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他以为,死亡会是一切终结,却不料在这一片虚无中,遇见了传说中的孟婆。孟婆慈祥的目光仿佛能穿透灵魂,她轻声细语,手中的汤碗散发着诱人的香气,那是忘却一切烦恼与痛苦的孟婆汤。
孩子,苦撑了这么久而没有在世间的权谋斗争中郁郁而终,真是苦了你了。喝下这碗汤,愿你下辈子,投个好胎,远离尘世的纷扰,寻一处安宁。杨勇凝视着那碗汤,嘴角泛起一丝苦笑,似乎在回忆着生前的种种,但他最终没有接过,而是摇了摇头。
“孟婆,我这一生,虽因权谋而陨落,但我的心中仍有未竟之志。若真有轮回,我希望下辈子仍能为家国而战,即使这意味着我仍会面临同样的挑战,孟婆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化为深深的怜悯。孩子,你的心愿我听到了。但愿你的下一世,能找到你所追求的平静与荣耀。时光流转,命运的车轮再次转动,杨勇的灵魂带着未了的心愿,再次坠入轮回。
北汉的天空下,一座庄严肃穆的府邸内,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打破了清晨的宁静。杨业将军,这位北汉赫赫有名的战将,迎来了他的第一个儿子,取名为杨延平。这不仅是血脉的延续,更是希望与梦想的寄托。
随着年岁的增长,杨延平渐渐展露出不同于常人的聪慧与坚韧。每当父亲讲述过往的战役,他的眼中总是闪烁着对英雄传奇的向往,同时也对战争背后的牺牲与无奈有着超乎年龄的理解。父亲,我为何名叫延平?
一日,杨延平坐在父亲膝上,抬头问道。杨业的眼神中满是深意,他轻抚着儿子的头,缓缓道:延平,寓意着延续和平,也是为父对你的期望。希望你能在乱世中成为守护和平的勇士,不像为父这般,一生征战,双手沾满鲜血。
杨延平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小小年纪便已有了超越年龄的沉稳。我会的,父亲。我会为了家国,为了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生命,去争取和平。岁月如梭,随着六个弟弟相继出生,杨延平作为长兄,不仅在武艺上日益精进,更是在兄弟间树立了榜样,以身作则,教导他们如何在动荡的世道中保持一颗正义与勇敢的心。每一次挥剑,每一次策马奔腾,杨延平都在践行着前世未尽的誓言,他坚信,这一次,他将用自己的双手,守护住那份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宁。
一日黄昏,夕阳如血,洒在杨家的演武场上,杨延平与杨业并肩而立,他们的影子被拉得长长的,仿佛两代人的传承在这一刻交叠。父亲,我常听闻您年轻时的英勇事迹,一人一骑闯敌营,犹如战神下凡。
杨延平的声音带着敬仰,他转头看向杨业,眼中闪烁着渴望学习的光芒,我何时才能像您一样,成为真正的战士,保卫家园?杨业闻言,目光深远,仿佛透过岁月的迷雾,看到了自己年少时的影子。他轻拍杨延平的肩膀,语气中既有欣慰也有期待:延平,真正的战士,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就。
你需记住,武艺只是皮毛,真正的力量源自于心。是对家国的忠诚,对百姓的爱护,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杨延平听得入神,他点头道:我懂了,父亲。武艺之外,更重要的是那份责任感和担当。我会努力,不仅修炼武艺,更要修炼心性,成为一个有担当的男子汉。
杨业嘴角勾起一抹满意的笑容,但随即又变得严肃:延平,记得,真正的考验往往不在战场,而在日常的选择与坚持。你可能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外来的敌人,还有内心的诱惑和动摇。你能保证,在权力和私欲面前,依然坚守本心吗?这个问题如同巨石投入湖心,激起层层涟漪。杨延平沉思片刻,眼神变得坚定:“父亲,我虽不敢说自己绝对无瑕,但请您相信,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将以家族、国家的安危为先,绝不会让私欲蒙蔽双眼。
若有一日,我偏离了正道,请父亲亲手纠正我,哪怕是用最严厉的方式。杨业听后,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他轻轻拍了拍杨延平的手背:好,有你这句话,为父就放心了。记住,我们杨家世代忠良,这份荣耀与使命,需要你来继续传承。不论未来道路如何,都要挺直腰板,无愧于心。两人在夕阳下对视,那一刻,无需更多言语,父子间的情谊与信任,以及对未来的憧憬与决心,都在无声中传递。
杨延平知道,自己正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而他,将用实际行动,书写属于自己的英雄篇章。岁月如梭,转瞬之间,北汉的烟云散去,大宋的曙光初现。
杨延平??这位前世身为北周太子杨勇的灵魂,在宋代得以重生,化名于杨家将的荣耀之中。随着年轮的缓缓转动,他的周围逐渐围绕起六个活泼灵动的弟弟,每个都如同从不同画轴中走出的人物,各具特色,却又在不经意间勾起了他对前世的记忆。
一日,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杨延平略显沧桑的脸上,他正凝视着院中嬉戏的弟弟们,心中泛起层层涟漪。二弟杨延定,英姿飒爽,眉宇间透着一股不羁,让他恍惚间仿佛看见了前世那位善于伪装、心机深沉的杨广;三弟杨延安,温文尔雅,笑容温暖如春日和煦,恰似前世那位曾被宠溺却又悲剧收场的杨俊;
四弟杨延辉,性情豪放不羁,眼神中时隐时现的野性,让杨延平忆起了那个桀骜不驯、命运多舛的杨秀;至于五弟杨延德,沉默寡言,常伴青灯古佛旁,那淡泊的神情,竟与前世那位不甘束缚、最终叛逆的杨谅何其相似。当杨延平逐一念出这些名字时,他的表情复杂多变,既有对往昔的追忆,又有对眼前的珍惜。
嘴角时而勾勒出一抹苦笑,那是对前世恩怨的无奈;时而又洋溢出温暖的笑意,那是对今世手足情深的感激。他轻声低吟:杨广、杨俊、杨秀、杨谅……声音渐弱,最后两个名字却未曾出口,取而代之的是一声悠长的叹息,似乎在感慨命运的轮回与转变。你们,不再是前世的他们。
杨延平心中默念,眼底闪过坚定,在这个时代,我们是杨家七子,是并肩作战的兄弟,不再有权力的倾轧,只有生死与共的情谊。这份誓言,如同春风拂过心田,让他心中的阴霾渐渐消散,只余下对未来的无限期许。
随着时间的推移,杨家七子渐渐长大,他们不仅在武艺上各有精进,更在心灵上彼此贴近。每当夜深人静,杨延平总会召集众兄弟围炉夜话,讲述那些或英勇、或悲壮的历史故事,而每一次讲述,都像是在无形中唤醒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某些记忆碎片。
当那时,杨广在龙榻前接过传国玉玺时,指尖突然触到玉钮内侧的刻痕。就着烛火细看,竟是兄长幼时刻下的"勇"字??那年他们偷溜进武库,十岁的杨勇说要在最贵重的玉上留记号。
史书记载的弑父血案终究没有发生。老皇帝咽气时,杨广发现自己竟在落泪。他忽然明白,那个会抱着他摘杏花的兄长,早在十四年前就带走了这深宫里最后的人性温度。幽冥殿?因果镜前
杨坚的冕旒穗子缠住了孽镜台的青铜兽首,他正踮着脚偷窥人间,冷不丁被独孤皇后揪住耳朵:"陛下快看!赵家那俩小子又在搞什么名堂!"
镜中映出汴京皇宫的景象。赵匡胤斜倚在龙榻上啃着烤羊腿,油乎乎的手指点着弟弟赵光义的鼻尖:"老二啊,你上辈子饿死老爹的债,这辈子打算怎么还?"说着突然把羊腿骨塞进弟弟手里,"要不学学沙丘宫那回,给哥表演个'烛影斧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