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7东头院二(2 / 2)

加入书签

这小女孩不过黄发垂髫的年纪,但一眼看去最吸引人的是那乱的跟鸟窝似的头发,看样子家中应该无人替她梳理头发,往下瞅,衣服也穿得不搭噶,裤子太长,走路一绊一绊的,但神情却忙碌,手里捧着一个豁口的破碗,里面是些不知哪里来的粥,全是汤,米可能连铺满碗底都紧张,胳膊底下还夹着半拉窝头,一整个逃荒的模样,但除了忙碌,眼睛里还带着笑。

走三步停两步,还害怕将粥抖撒了,不知道是要给谁送去,等那小姑娘转入一个小巷,邹旎才收回目光??回折巷?倒是个奇怪的名字。

何莲终于说完了话,转过头对邹旎她们道,“那刘老是个铁面无私的人,去了你们态度放谦和些,此人好诗书,若是你们有能说会道之人可能事情好办。”

邹旎:“......”能说会道不见得,不把人气死就算会说话的了不过,她转念一想,眼神状似不经意地瞥向何大姐手里的萝卜,等会该怎么腆着脸然后又不那么明显地要一根萝卜呢。

一根就行了,她可以不吃。

这个刘地主呢原名刘壮,本是个泥腿子,不知怎么认亲认到了城里某个官绅八竿子打不着也不知道旁到哪儿的亲戚,亲戚为了打发他,落个不忘来时路的好名声,便在这一片儿划给他几块土地,顺带把自己的地也管着,算是个比较有品级的保安头子,但在村里人眼中是个当地老太爷。

摇身一变成了老太爷后,他先给自己改了个名儿叫刘雅,多字儿的他不会取,乡里老酸儒给他列了几个都不满意,只从中挑了个“风雅”作为他的字,一心要将“雅”贯彻到底。

他原想生活宽敞了那便提升社会地位,但是连个乡里的一职半岗都轮不到他,没办法出身限制了他的理想,于是开始到处搜罗别人说好看又经典,最重要是风雅的书,在自家宅子里垒了满满一屋,当个宝似的天天钻里边打瞌睡。

不看,但去沾染一下书卷气也是好的嘛。

基于这种执念他从孩子出生就叫他们念书,三句话离不开“之乎者也”,若是老酸儒给孩子上课他都要旁听,鼾声几次影响到上课效果,老大看到自家老爹坐在课堂里犹如老僧入定似的睡觉,他照猫画虎也睡,大懒带动二懒,于是老大屁也没学下,别说作文著书了,自己名儿都写的歪七扭八,哦,大儿子名叫刘儒。

得了,大号练费,小号重开吧,但不得不说刘雅一心钻研“风雅”,还真叫他生了个好学的孩子,老二自打出生便喜好看书,三岁能一个人静静待在书房作画,五岁能将前人诗词背的滚瓜烂熟。

刘雅心中甚喜,自己未成的夙愿终于是叫儿孙实现了!

可他还没有高兴多久,就在老二刚过完十岁生辰,便从树上摔下来,摔到了脑袋,从此嘴都张不开话也不会说了,至今刘雅都不知道一向喜欢安静独处的老二是怎么想到去爬树的。

因此一向自诩儒雅的刘雅在见到一众蓬头垢面的所谓“下岗”修士后,心中的鄙夷难以掩盖??都是一群四肢发达无脑之辈,即使是修仙人如何,尚在职的他且赐个座儿呢,被遣返的?哦,那对不起了。

“你们要干什么来着?”正是秋收后,天还不算热,刘雅给自己整了一套带着毛领子的衣服翩翩落座,都不敢有大动作,担心热出一脑门汗闹笑话。

“我们想租您村东头的那处院子,不知您意下如何?”邹旎带着笑,尽量将自己的表情做的如同面对甲方那样不可挑剔。

可谁知刘雅根本不吃他这一套,甚至没将她们放在眼里,“租啊,成啊,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