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梦忆凉州春色(1 / 2)
昭宁二十四年,华瑶年满十七岁,父皇给她封了一个官职,名为“凉州监军”。
凉州地处西北,远在潼关之外,南邻江水,北接番邦,王公贵族称之为苦寒之地。
华瑶启程前往凉州的那一日,她的兄弟姐妹不曾露面,送行之人寥寥无几。
玄武门前,秋风拂过,卷起几片落叶,她脚步一顿,目光穿过那一道宏伟宫门,高墙之内,一片冷清,唯有守门的侍卫戎装整肃,甲胄森然,如同一排沉默不语的雕像,映着天光,投下森冷阴影。
华瑶收回视线,神色如常,不见悲喜。
此去凉州,前路茫茫,无人相送,可她心里却不觉得悲伤。无论命运将她推向何方,她一定要活着回来。
华瑶登上马车,撩起车帘,回首望去,只见宫殿巍峨,楼台高悬。
车轮碾过青石大道,辚辚作响,重重宫阙融入天光之中,与她相距越来越远。
从京城到凉州的官道,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绵延三千余里。
车队一路向西,跋涉半月,沿途山河辽阔,风尘未歇,终于在这日抵达岱江南岸。
滔滔江水奔流不息,波光潋滟,映出江畔一座县城的轮廓。
此城名叫“丰汤县”,地势不广,人口不多,民风淳朴,素来安宁,虽不及繁华大郡,却是旅人歇脚的好去处。
天色向晚,华瑶决定在此留宿一夜。
车队缓缓驶入城门,递交文书和勘合,守门士兵一一查验,只见华瑶身边护卫都是京城来的大内高手,急忙派人往县衙传信。
黄昏渐近,华瑶走下马车,带着几个侍卫穿过熙熙攘攘的街市,四周叫卖声此起彼伏,极尽热闹。
华瑶一行人身穿布衣,头戴斗笠,本地百姓只当他们是外乡游侠,虽觉几分异样,却不敢多看他们一眼,只从他们身旁匆匆走过,不愿多生事端。
街边一家馄饨铺子里,店主正弯着腰,手握火钳,往灶膛里添柴。
铜炉上架着一锅滚汤,热气腾腾,薄皮馄饨在汤水里翻滚,汤面浮着星点油光,鲜香四溢,叫人食指大动。
华瑶不自觉地吞咽了一下。她肚子饿得咕咕叫,等不及县官前来迎接,只想着先填饱肚子。
她径直走向馄饨铺,店主正埋头添柴,见她靠近,连忙直起身子,满脸堆笑,拱手作揖:“这位客官……”
“请给我十碗馄饨,”华瑶爽快道,“我们就在这儿吃。”
斗笠遮住了她的眉眼,店主看不清她的真容,却觉得她言行洒脱,气度不凡。她身后的随从共有九人,这些人身材高大,步履沉稳,浑身透着一股凌厉之气,绝非寻常客商。
店主心头一紧,倒抽一口凉气,连忙引着他们入座,谦恭道:“大侠,请、请里边坐。”
华瑶坐到了一张竹桌边。周围食客都是本地百姓,在店内进食,都要自备碗筷。
华瑶随手解开包袱,取出一只铜碗、一双银筷,随意摆在桌上。
店主见状,更不敢怠慢,接过她的铜碗,亲自舀了一碗馄饨送来,满满当当,汤清馅香。
华瑶等到馄饨稍凉,便迫不及待地开动,越吃越香,偶尔还会喝一口汤。这汤也很好喝,温润鲜美,别有一番滋味,正当她心花怒放时,忽然察觉一道视线落在自己身上。
她抬眼望去,这才发现,店门之外,竟然聚集了一群官差,正默默地望着她,谁也不敢上前一步。
为首之人不过二十出头,身着一袭素色棉袍,未戴官帽,却有一股儒雅端方之气。他目光清澈,带着几分审视,停驻在她腰间佩剑上。那剑鞘上雕刻着盘龙纹饰,纹理精致,显出皇家气象。
那人踱步至竹桌前,施了一礼,恭敬道:“敢问姑娘,尊姓大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