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7章 武道世家杨家两代忠勇!(2 / 2)

加入书签

目睹这一切的人们纷纷点头称许,对赵光义的看法也有所改观。

尽管赵光义并非那般雄才伟略的天帝,但他对于驾驭属下的手腕却是一流,尤其对待如杨业这样的降将,做到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原则!

仅凭这一点,赵光义便足以超越许多仙域王者!

如此厚待杨业,又怎能让杨业不对赵光义衷心耿耿,誓死效忠呢?

……

紫霄皇朝皇宫之内,凝视着灵晶榜单显现的一幕,赵光义的面上,流露出一抹自信而得意的笑容。

他赵光义二皇子,虽不自诩为拥有盖世无双的雄图伟略,然而在整个修炼大陆神州,他足以堪称中上之君,甚至有实力问鼎一流明君的宝座!若非那次高粱河秘境之战留下了污点,他必将成为一位公认的贤君,而非现今被人嘲讽为“高粱河遁法之尊”。

他赵光义,发誓要洗刷这等**,收复失落的幽云十六州,扭转乾坤,逆天改命!

此刻,赵光义脸色深沉,紧握双拳之际,那灵晶榜单的画面突然变化,映现出了大宋再度集结的二十万精锐修士,他们分为三路,向着北方的辽国发起强袭!东路大军由曹彬统率,直指幽州;中路军则由田重进领军;至于西路军,则由潘美与杨业共同担当正副主帅之责,三位将领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推进,借着辽国内部女帝执政,太子年幼,国家猜忌重重的机会,发起了声势浩大的**,誓言要收复幽云十六州,一扫高粱河惨败之耻!

目睹这一幕,赵光义立于灵晶榜单前,眼眸之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这次无疑是收复幽云十六州的绝佳时机!自从高粱河之败后,赵光义作为宋军主帅,痛定思痛,总结了大量的实战经验教训,有了这些教训的指引,必将一雪前耻!

一旦此役成功,就意味着他赵光义将完成连其兄长赵匡胤都无法达成的伟大功绩,弥补大宋疆域的缺失!

……

京师汴梁。

天波府邸。

身为西路军副帅的杨业,肩负重任!他不仅亲自领军,还将自己的七个儿子悉数带上了战场,共赴北伐辽国的战役,一门英豪,誓要为大宋夺取失地幽云十六州!

在出征前夕,杨业之妻佘太君特意拜访五台山上的高僧,求签问卜此行吉凶。看完卦象后,高僧淡然言道:“七子去,六子归。”

听完此话,佘太君心中稍感安慰。战场上吉凶难测,此战更是关乎辽宋两国气运的关键战役,能有六子安然归来,已是难能可贵的大幸!

果不其然,起初的北伐攻势迅猛,犹如摧枯拉朽一般,连续攻克了云州、应州、寰州、朔州四州之地,收复幽云十六州仿佛触手可及。

然而,东路军的曹彬在岐沟关遭遇重挫,使得北伐大业遭受严重打击,迫使赵光义不得不下令全军撤退。潘美与杨业收到指令,亦只能率众撤离,并受命保护四州的民众南迁。

为了抵御追兵,杨业提出了避实击虚、诱敌深入的战略计策,意图一举歼灭辽军主力。然而监军王?却误以为他是畏惧敌人,心存异志。对此,杨业义愤填膺,决定挺身而出,以身许国,毅然奔赴前线。

然而,在杨业领兵出发之际,他郑重嘱咐潘美与王?二人务必在陈家谷口设伏,待他转战至此处时再率伏兵出击,方可痛击辽军。然而,当他率兵转战至陈家谷口时,却发现潘美与王?并未按照约定行事,导致失去了逆转战局的最佳时机。

杨业,携七子与众弟子,与辽军展开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修真对决!

终究因寡不敌众,门下弟子及修士伤亡殆尽!

然而,待杨业引领着残存的修士,退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