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0奋斗的青春(1 / 2)

加入书签

有一次,在轧制一批普通钢材时,大哥按照赵师傅教的步骤操作轧机,却没注意到温度仪表出现了轻微波动。结果,轧制出的钢材厚度出现了偏差,不符合质量标准。这让大哥十分自责,觉得自己犯了大错。赵师傅并没有过多责备他,而是语重心长地说:“姜恒,刚开始犯错很正常,重要的是要吸取教训。以后工作可得多留意各种细节啊!”从那以后,大哥每次操作前都会仔细检查设备,密切关注各项参数,不敢有丝毫懈怠。

随着对基础操作逐渐熟练,大哥不满足于只做简单的重复性工作。他发现车间里一些老师傅凭借多年经验能解决很多突发问题,可自己遇到稍微复杂点的状况就不知所措。于是,他决定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学习专业知识。

下班后,大哥顾不上一天工作的疲惫,匆匆赶到厂里的图书馆。那里收藏着许多关于钢铁生产的书籍,他如获至宝,从《钢铁学》到《钢铁工艺与设备》,一本本认真研读,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做笔记,再向厂里的技术人员或者二哥请教。

通过研读这些书籍,他深入了解铁矿石还原、高炉操作等关键环节,更多的是想钻研提高效率,降低能效以及保证产品质量。

有一回,车间的轧辊出现了异常磨损,导致钢材表面出现划痕。维修人员检查后未能找出根本原因,生产一度陷入停滞。大哥想起在书中看到过类似案例,他结合所学知识,仔细观察轧辊的磨损情况,又对轧制工艺参数进行分析计算。经过一整天的努力,他终于发现是轧制速度和压力的匹配不合理,导致轧辊受力不均。按照他提出的调整方案,维修人员对设备进行了调试,轧辊磨损问题得到解决,生产恢复正常。这次经历让大哥意识到知识的力量,也更加坚定了他学习的决心。

经过两年的学习与实践,大哥在技术方面有了很大进步。这一年,厂里引进了一台新型的自动化炼钢设备,由于操作复杂,很多老师傅一时难以掌握。大哥主动申请参与新设备的调试和学习。

他跟着厂家的技术人员全程参与安装调试过程,认真记录每一个步骤和参数设置。为了尽快熟悉设备,他连续几天吃住在厂里,反复研究设备说明书和操作手册。在调试过程中,新设备出现了控制系统故障,厂家技术人员一时也找不到问题所在。大哥没有退缩,他运用自己扎实的电路知识和对钢铁生产流程的理解,对控制系统进行逐一排查。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努力,他终于发现是一个控制芯片的引脚虚焊,导致信号传输不稳定。修复这个小故障后,新设备顺利投入使用。

大哥的出色表现得到了厂里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赞扬。他不仅熟练掌握了新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技能,还总结出一套详细的操作规范和常见故障处理方法,分享给其他同事。从此,大哥在厂里成为了小有名气的技术能手。

二哥是距离时代浪潮最近的人,动荡的阴霾逐渐散去。我们兄妹五人虽挤在狭小的一室一厅里面,但很温馨。

母亲刘凤仙是一个勇敢且极具担当的人。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为了让家人吃饱穿暖,她不仅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还利用业余时间开垦了一块小菜地。无论严寒酷暑,她都精心照料着菜地。有一年夏天,暴雨倾盆,菜地面临被淹没的危险。母亲不顾自身安危,拿着锄头冲进雨中,奋力挖沟排水,保护着一家人的“菜篮子”。母亲的勇敢和担当让二哥明白,面对生活的挑战,要毫不畏惧,勇于承担责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