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背景色:字体:[很小标准很大]

3第二章 生意(2 / 2)

加入书签

“你有这么多家底?!”陆家主恨不能指着他鼻子骂。

“这不是找你合股来了嘛。”程连虎嘿嘿一笑,熟络地勾肩搭背,“你信我,有得赚。”

“你可想好,一下挪出去这么多银子,压着不出一日,这银两就压死一日,朝廷调价的日子一长,诺大个家如何周转?”陆家主为人谨慎,自然不会被程连虎三言两语哄走,“更不用说这么多米囤在仓里,是蛀了、淹了、霉了、臭了,那可都是亏损。”

“再者。”陆家主面色凝重,声音压得不能再压,“发国难财,天打五雷轰啊程家主。”

此话言重,两人间的气氛一下子低沉下去。

“陆叔翁,不如听晚生一言。”程知遇此时上前,不动声色地拽了拽气红脸的程连虎,冲陆家主莞尔,“不知,陆叔翁可晓得‘席子夹糠’[2]?”

陆家主眼神疑惑,见程连虎并无阻拦之意,便放下酒杯耐着性子听。

程知遇沉吟片刻,“在地势较低的地方挖上窖穴,用火烘干,底部铺上草木灰,上面盖木板,再用席子裹住粮食。”

她眸色清透,犹如杯中琼浆玉液,话虽谦逊,却叫人不自觉地信服,捻着玉色酒瓶缓缓为陆家主斟了一杯酒,巧笑道:“更何况,我们营州干燥土厚,‘席子夹糠’,可囤十年以上,陆叔翁自是不必忧心储米一事。”

酒香很快逸散开来,程知遇知道自己现在是小辈,不便太过咄咄逼人,却也咽不下爹爹吃瘪的这口气,皮笑肉不笑地恭敬敬上酒,“陆叔翁说话太过言重,何来‘国难财’一说?不过是未雨绸缪,恐东京储粮不足罢了。又不是高价往外卖,补给官府而已,挣点辛苦钱,陆叔翁言的是哪门子的国难?”

如今不过是几处小城发了饥荒,自然构不成“国难”,程连虎言下之意大家心知肚明,陆家主却不能明说,恐有咒国之嫌。

程知遇淡淡瞧他一眼,敬上酒语调轻微,“叔翁,慎言。”陆家主重新审视眼前这个小姑娘,明明面庞青涩,举手投足却似已掌家很久。

程连虎站在她背后,眼神渐渐复杂。

他虽有意无意地在锻炼自家女儿的能力,为日后程知遇掌家打下地基,却并未教得这么多。

“好。”陆家主倒也不恼,接过她敬上的酒,看着杯沿却并无饮下的欲望,“那程娘子说说,哪有如程娘子所述这般,能囤下这一百万石粮食的窖穴?运往东京时,又该走哪路?”

戚雅拽了拽程知遇的袖子,眸中担忧不掩,程连虎刚想接过话头,却见程知遇未顿片刻,认真对答:“可以建。”

“建?”陆家主蹙眉。

“是。”程知遇平声道,“我们已经拿到了营州知州的许可,可以在营州建窖穴储粮,只是要向官府缴纳一定的税银,约莫两三年就能建成。前期要投进去不少银子,也正是如此,程府知道陆府家底深厚,这才来特来与您商议合股,有肉大家一起吃,您说是不是?”

程知遇笑了笑,“至于运粮......最好走水道,若营州收的粮不够,还可以从富庶的江淮一带调粮。”

程知遇掌家的时候,漕运运粮已经司空见惯,但崇历三年的漕运,还不甚完善发达,此言一出,便显得儿戏。

陆家主忍不住勾唇,冲程连虎微微颔首,“江淮入京,乃逆水行舟,这才有‘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3]’之说,程娘子还是太年轻啊。”

“?”程知遇眼神疑惑。

戚雅见状连忙将程知遇往后拽,程连虎一个跨步挡在自己女儿面前,笑呵呵地往下顺,“孩子嘛,年轻气盛,但前面说的也不无道理,这运粮我是这么想的......”

“不是......”程知遇还想说话,却被戚雅一把捂住嘴,“嘘,大人说话小孩子别插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