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2聊表寸心(1 / 2)

加入书签

“练字?夫子的意思是,临川郡王府的贵人们喜欢字好看的?”

“非也,非也,不是这么简单,”赵元礼慢慢晃了下脑袋,拿起桌上何七正在练的字帖,“我问你,你可知你现在练的是什么?”

“是馆阁体。”何七和顾妙真学了一年之后,赵元礼便开始教他们练字了。但何七并不像顾妙真那样可以选一样自己喜欢的字体学,而只能练习没有什么个人风格的馆阁体。这种书体原是为翰林院待诏在为圣上拟诏时所用,圆润规整,受圣上欣赏。正所谓上有好者,下必甚焉,从京城的士子开始,大历各处的读书人都开始纷纷效仿这种字体,后来便渐渐成为了科举的“必备品”。何七一开始练习馆阁体时,便觉这种书体与后世的“衡水体”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错。馆阁体中和雅正,讲究笔法,精雅而不失恢弘。可士人竞相模仿,看久了,便会觉这书体走笔拘谨,缺乏意趣。所以现在士人中也逐渐有以生动奇崛为美,主张在书法之中张扬心性。据我所知,这临川郡王也是其中之一,他搜集的书画,既有笔画肆意,又有自然取势,若你能在书法上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想要进去读书也不是什么难事。”

至于为什么只说书法,那时因为赵元礼对于何七的才学是相当有自信的,一来何七本就悟性高,许多东西一点便通,他教过许多学生,何七这种确实难得一见,能在他这个年纪学会这么多东西的小孩很少,二来他对何七的用心可不一般,就像发现了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工匠都会跃跃欲试,让这块玉成为自己的传世名作,赵元礼对何七也是如此。不过所谓人靠衣装,想要让人在郡王府请的这么多孩子中一眼发现这块“璞玉”,也得有件好衣裳才行,这便是书法了。

“可是,我从一开始便是练习的馆阁体,下月初就是王府宴席了,这不到一个月,该如何改变?而且,我听夫子说的那些,应该都是书法大家吧,钻研多年,才有独树一帜的风格。”相比于赵元礼,何七显然没什么信心。

“这是自然,肯定都是大家作品,人家王爷也不是收破烂的,”赵元礼毫不犹豫地肯定让何七更受打击,然他接下来又话风一转,“不过你也不是毫无希望。”说着,他又拿起何七的临帖,“鉴赏”一番,道:“你这字已搭好了骨架,但又未完全习得馆阁体,也自有几分平淡天真的野趣。”

“.……啊?”何七沉默片刻,“夫子这是在损我还是在夸我?”

“你就当我是在夸你吧。你这样说不定能歪打正着,正好入了郡王他老人家的眼。”

这无疑又是打击,好在还有顾妙真在,认真对何七道:“七哥哥,我也觉得你写的很好,比我的还要好。”这话实在夸张了,顾妙真练的是欧体,虽然与馆阁体同为楷体,但却是以笔力险峻著称,对于小孩来说实在有些难度,可顾妙真的腕力与控笔可是连赵元礼都啧啧称奇的。在何七看来,顾妙真在书法上的天赋可是远超她了。

是以这话也把赵元礼逗笑了,他看出了何七的窘迫,道:“真姐儿,你可把你七哥都弄不好意思了。”

何七这会儿已经是垂头丧气了,只问道:“所以还请夫子给学生指条明路,学生这字该如何精进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