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章(1 / 2)
姜桓夜里做了噩梦,这晚女子的哭声格外凄厉,好像在受着什么折磨痛楚,挣脱不得。周遭也不再是从前那般安静的环境,而是嘈杂的,那些声音他一个也认不出来,只觉得烦躁。
那些声音全响在他的耳边,喧闹堵耳,梦里的姜桓不由得想,明明同样是声音,为何那道声音那样远,他听得到,却总听不真切。
姜桓只能费力地从嘈杂的声音中拨寻,尽力走远,寻到那道哭声。
不想这样竟然真的成功了,那些声音远去,世界好像终于安静了下来。然而,与之对应的,那个哭声也不见了。
姜桓竟然从这种安静中感觉到了慌乱。
那种无处捉摸的慌乱感裹挟着他,直到看见祠堂处一抹水红色,他万分着急地赶上前去,才只抓住了那身影的一片衣角,他嘶声问道:“你是谁?”
和白日见到那个奇怪的人时发问的语气全然不同,那时的他还是冷然的、高傲的,而此时,他只剩下了慌乱,慌乱不稳的语气中还带着几分卑微。
生怕自己稍有不慎,那身影便又离开了。
但是这一次她没有,那道身形转身过来,她的面上无悲无喜,分明她哭得那样凄婉,可这个时候见他,却是那样的平淡无波,他一直以为自己这样是最好的状态,可谁知道那样的表情出现在她的脸上之后,竟然这般让他难受。
她没有开口,只回身看了他一眼,便又毫无留恋地转身走了。
姜桓醒来的时候,仆人已经立在床边拿着湿布帮他擦拭额边了,见他惊醒过来,才松了一口气:“郎君又陷入梦魇了。”
姜桓“嗯”了一声,嘶哑的声音和梦里的嘶喊重合在了一起,让他有一种现实和梦境的混淆之感。
仆人端起旁边方才拿进来的茶水,奉到姜桓面前:“郎君喝些热茶吧。”仆人犹豫半晌,还是劝道,“郎君,这已经不是头一次被梦魇着了,要不还是去长隐寺拜上一拜?”
“不必了。”姜桓是不信这个的,纵然他也觉得自己接连困于梦魇有些邪门,可也没指望去一趟寺里便能解决。
仆人见状也不再劝了,躬身便出去了。
姜桓饮了一口热茶,还是觉着奇怪,每次从梦中脱身之后,便好像梦中的紧迫感全然不存在一样,可在梦里的时候,却又好像那些事情都是真实发生的。
尤其是,从前姜桓从未做过这样的梦。
梦中最后出现的那个女子——林家姑娘。
更是让姜桓觉得荒谬,他与林家姑娘只是见过几次,分明没有过分的逾越,可她却一直出现在自己的梦中。自己现在虽并非她的真正先生,可暂时讲学也算是有师生之谊,这样的臆想简直是荒悖不堪。
晨间还未用过饭的姜桓只净了面便去了书房,姜母来的时候,姜桓正埋头注疏,全然没有注意到书房外多了一人。
姜家祖上积蓄不浅,纵然世代不入仕途,家业也不少,全靠姜母一人操持,她今年不过四十,不爱雍容华贵,素日也是穿着素净,眉眼之中没有商人的精明,反而是一种和气慈善。
姜母看着专注的姜桓,将手中的茶点放在一旁,瓷盘落在桌子上面,发出轻响,这声音让姜桓抬头,见是姜母来了,便停下了手上的动作,往她那边走去:“母亲今日怎的来了?”
“方才叫府里备了车马,准备去长隐寺。”姜母叹了一口气,“原是打算和主君一同前去,谁想到永城那边会有这等急事。”
“长隐寺离家里不近,母亲一路车马颠簸,听闻这几日里城外常有匪徒作乱,还是我同你一起去,也能放心些。”姜桓闻言放下茶碗。
“为娘知道你是孝顺的,可巧方才莺莺也说要陪娘去,倒不必烦劳你。”姜母浅笑着道。
“莺莺虽懂事,母亲素日也爱她,可她到底是客,若去寺院这样的事情也要她陪着,只怕母亲怠慢了客人,还是绥安陪母亲一同前去。”姜桓闻言拦住姜母道。
姜母脸上的笑意一僵,到底没能说什么,只道了好,叫了下人去回了表姑娘,这才和姜桓一同出门了。
长隐寺的香火旺盛,平日里来烧香的人也不少,一路上也看到不少同路之人。
姜母无心看路上的来往路人,一心惦记着方才姜桓的话,劝他:“莺莺是我家妹的女儿,生得模样在扬州那是一等一的好,为娘知道你不在乎这个,可她的才情也是上好,性子又好,我见了她是实在欢喜。”
“既是母亲要留在府里的人,那母亲欢喜自然最为要紧。”姜桓油盐不进,像是全然没听懂她话中意味。
姜母看着自己的儿子,不得不说这个儿子着实争气,原以为便是姜家这样的家里,只求着平淡安稳着过一世便是了,谁想到儿子成了琢玉郎君,是京城中常对姜桓的赞誉,也是姜家门楣添光续彩的荣耀。
父亲是姜老先生,师傅是朝中太傅,年纪轻轻便被点名为琢玉君子,这样的一位郎君,京城中不知道多少女子想嫁,偏偏他自己却无心这些事情,莫说是美色,姜母每次同他提及成家之事,都能被他打岔混过去。
姜母气恼,只能摊牌道:“你当我此去长隐寺为的是什么?听闻长隐寺求姻缘是最灵的,为娘的不盼孩儿多有出息,只希望他平安顺遂,早些成家生子,也好幸福快乐。”
姜桓见她如此说,也明言:“儿子确实是无心此事,缘分这等事情自有天定,母亲也不必太过焦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