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11闲谈科举路二更合一,271万营养液(1 / 2)

加入书签

朱襄带小成?去医馆观摩学习时,赢小政虽然政务繁忙,也背着手像个小老头一样随行。

https://www.bota.cc/files/tmp/img/01d9ba71-793b-40a8-a5b8-b759008c6093.png

雪姬担心嬴小政和小成?打扰到病人,便也一同前往。

一家四口医馆行,雪姬抱着小成?去观看病人的惨状,朱襄和嬴小政在后面小院,与面色仍旧红润的扁鹊聊天。

扁鹊腿脚不便利,几年前就对外称闭门著书。但到了天气比较好,腿脚不怎么疼的时候,扁鹊还是会隐姓埋名扮作乡野赤脚医生,去村中为义诊,只收少许药钱。

"行医重经验,病例积累比看书重要多了。"扁鹊道,"请朱襄公在我魂归之后,帮我将病例印出来。"

https://www.bota.cc/files/tmp/img/a5d3324a-903d-405b-b1e6-c01ed4ae5155.png

https://www.bota.cc/files/tmp/img/9f9c0ede-1008-45c7-93be-d1dafb128516.png

扁鹊认为印书很贵,希望能够全部给朱襄;朱襄想给扁鹊的家人留些钱。

扁鹊很固执,朱襄争论不过,就先拖着。等扁鹊把书编撰好后,印书钱是给扁鹊的家人,还是建立一个学医奖学金,再慢慢谈。

不然,他就等扁鹊去世后直接和扁鹊的后人谈。那时扁鹊都去世了,反对也没办法。

扁鹊不知道表面上光风霁月的朱襄公,居然有欺负已经去世的人不会说话的恶劣一面,以为朱襄已经放弃了。

赢小政抱怨:"原本以为有了纸张和印刷术,会比竹简木牍更便利。但好像也不是很便利。"

朱襄道:"技术还需要发展,咸阳学宫中新建立的科学院就是用来做这个的。"

没有进入工业化,纸张制造和活字印刷其实效率并不高。

东汉时蔡伦已经制造出较为实用的纸,但到了魏晋初期,竹简木牍仍旧是最主要的书写工具。

经历了魏晋南北朝几百年纸张制造技术的发展,纸替代竹简木牍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工具。

农学院不仅种粮食,还种经济作物。还有农学家研究粮食收割后的其他副产物,如何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造纸酿酒之类就是最简单的提高种田附加值的办法。

那时的手工纸已经作为特色产品售卖,朱襄参观过手工纸的制作,有些印象。他前世记忆不怎么清晰的时候,就靠着模糊的记忆做了一些质量一般,成本很高的纸张。落难后,凭借这些纸张得到了蔺相如的帮助。

在赵国时,蔺相如招聘许多工匠,研究朱襄那记忆不怎么清楚的改进造纸术;入秦之后,秦王也大力支持纸张制造。

朱襄不太清楚纸张发展历史,但秦国既然已经用纸张代替竹简作为公文的主要载体,各地学宫也大量使用纸张做的书籍,此时的纸张制造技术应该是至少达到了魏晋后期,能普及的程度。

但这种程度要普及知识传播还是太难了。

就算到了现代,手工制造的礼品纸有了现代工具辅助,但价格也很昂贵,平常人不会用它书写。

https://www.bota.cc/files/tmp/img/565c510e-5bbc-4a54-889e-77293c29c4ae.png

油墨、毛笔等也皆是钱。古时所谓耕读世家,家中至少百亩田,再加上家中有可以让田地免赋税的功名读书人,才能供养家中世代儿子读书。

朱襄只能安慰赢小政道:"至少比用竹简木牍时好。"

赢小政道:"我知道。至少现在只要有点钱,就人人能当士人。"

嬴小政抱着手臂道:"我还记得幼时在邯郸时,那些人来找舅父辩论,都嘲笑舅父没有传家的经书,要借蔺翁和荀翁的书读。"

朱襄想了想,那时的记忆都模糊了。

他十分无奈。政儿这超群的记忆力,就是用在记仇上的吗?

扁鹊感叹:"是啊,若没有纸,家中得了几卷书,那是要传家传下去的。"

https://www.bota.cc/files/tmp/img/c1bd3b17-9b86-4b44-953e-61d4fa4c2dc0.png

魏晋的世家门阀的荣誉起源,其实不是来自他们闭眼乱编的族谱,而是来自"诗书传家"。

东汉门阀就已经固化,固化基础就是汉朝官方认可的"五经十四家"。

所谓"五经十四家",就是家中传有完整版本的"五经"书,对"五经"有最全版本注释版本的十四个家族。

后来这"十四个家族"几经变更,通过门人、故吏等扩张,在东汉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关系网,垄断了东汉官场,袁家就是传承"五经十四家"的最重要家族。

"五经十四家"是正统儒学传家,地位最高。其他传承了"杂学"的家族的地位会稍稍次一些。

比如当时东汉未灭,想要挤入中央权贵群体的孙坚所在的孙氏,就是家中有孙武兵法残卷传世;现代社会吹上天的郭嘉所在颍川郭氏,家中原是以律令传家。

孙氏和郭氏都是挤不上东汉一等世家,需要拜在"五经十四家"门下,或者与其结盟,才能入朝为高官。

在东汉末期,你学"五经十四家"注释的经书,就要接受对方的"注释权"和"领导权",比后世学阀更古板。

东汉做官,要么举孝廉,要么入那些大世家为故吏,而举孝廉的大部分渠道也把持在"五经十四家"手中。所以袁家权势遍天下,便是如此了。

有人把持学术和做官上升通道,便有人想要取而代之。

"五经十四家"因是汉朝官方文学,用隶书书写,称"今文经",比如谷梁和公羊的《春秋》,齐、鲁、韩的《诗》等。

有一群读书人以"考古发现先贤埋在地下和墙中的真正典籍"为由,依托古人重新注释经书,推举《左传春秋》《毛诗》等与其抗争,因挖出来的竹简是用大小篆书书写,称"古文经"。

因顶尖官僚阶层挤不进去,他们便效仿先贤,在地方上开私学,大收门徒,将"古文经"学问下沉,与只肯传家导致思想僵硬的"今文经"相抗衡。

刘备的老师卢植,就是"古文经"一派重要人士。

"古文经"和"今文经"斗争白热化的时候,遇到黄巾起义,一波把汉朝统治基础摧毁。而后便成了军阀混战,便没人再提什么学术争斗。

但因为"古文经"广开私学,打破学术垄断,淡化师生故吏关系,所以在三国并立的时候,官吏人数是占优势的。

曹操当时广开天下求贤令,也有打破两汉时学阀垄断的念头。

只是他管不住下半身睡人婶婶,害死了精心培养的继承人曹昂,之后的继承人曹丕施政才华和储君地位都不如曹昂,妥协接受了九品中正制。

古文经和今文经的学术争斗统一了,但洗牌变成了另一种学阀,造就了更加尾大不掉的世家。

后世考古学界为了赚经费,重新掀起了古文经和今文经的争论。

有争论才有论文,大家都理解。这和政治没什么关系了,只和经费、职称有关。

朱襄这等和四书五经毫无关系的出差搭子耳濡目染,听了不少八卦。

赢小政说起家传书卷典籍时,朱襄就想起这件事,将贯穿西汉末年到整个东汉的古今经文之争改头换面,以推测的口吻聊了一下,给赢小政打了一个预防针。

嬴小政满脸嫌弃:"咦,家中藏了几卷破竹卷,就要声称拥有这些经书的解释权。别人与他解释不通就是错的,别人与他解释一致就是学他的。那这满朝读书做官的人,岂不都是他门下的人。国君要不要给他当啊?"

朱襄眨了眨眼,道:"怎么不可呢?"

赢小政鼻子喷气:"我把他书焚了,人坑了,我看他还可不可!"

扁鹊:"咳咳咳咳!"他被吓得呛到了。

朱襄大笑着把嬴小政的脑袋往怀里按,使劲揉搓,把嬴小政学他不爱戴冠时的不伦不类高马尾揉散。

"你啊,少说些这等充满戾气的话。你和荀子就学了这么点本事?人能砍,人心能砍?就和舅父不让你与成?吃糖,你和成?就偏要躲在被窝里吃一样。越是禁止,世人就越想学。"

嬴小政懒得护住脑袋,让舅父随便揉搓:"啊,那舅父说如何?"

朱襄松开赢小政乱糟糟的脑袋,道:"自己想。你才是未来的秦王,别什么都指望别人。"

嬴小政嘟囔:"我没指望。好吧,算了算了,舅父总是这样,给我提出很多个问题,从来不给我答案。"

赢小政说完后,趁着朱襄不注意迅速出手,把朱襄的发髻也扯歪了:"噗哈哈!"

扁鹊本来被赢小政那充满戾气的话吓得冷汗都出来了,见到这舅甥二人又闹了起来,心中的惴惴不安稍稍缓解。

他看着与外甥不顾有外人在,玩起扯头发幼稚大战的朱襄公。

有朱襄公在,即使太子政骨子里是如秦昭襄王一样的暴君,也不会给天下带来太过可怖的暴|政吧。

雪姬抱着哭得眼睛都肿了的成?回来时,朱襄和赢小政正在互相帮助对方梳头。

雪姬一看那地上飘忽的头发丝,就知道这两个幼稚的家伙在干什么。

她叹了口气,假装没发现:"成?嗓子都哭哑了,把病人都吓哭了。"

朱襄笑着问道:"小成?啊,你还躲不躲在被窝里吃东西了?"

小成?声音沙哑道:"不吃了不吃了。"

https://www.bota.cc/files/tmp/img/9e2a44e9-7184-4c97-bc68-7f8865df01da.png

朱襄凑到嬴小政耳边压低声音道:"我以前也带你去见过别人拔牙的场面,才吓到爱偷吃甜食的你。你怎么教小成?的时候,不直接学舅父?"

嬴小政翻白眼:"舅父你教我的花样太多,我哪里记得过来?我忙于政务都抽不开身,还琢磨怎么哄成??我直接让舅父来教,不是更合适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