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8 章(2 / 2)

加入书签

裴舒叹息,却没看俞三。这个俞三还真是赖上自己了。

苏青蓉让俞三进来,一会儿要吃饭了,裴舒做得多,也不差这一双筷子。

黄豆焖猪蹄很美味,陪着二合面馒头,又炒了一个小青菜。

别说正常人,就是俞临江也吃了两个馒头,一碗猪蹄黄豆,半碗青菜。

今儿人多,猪蹄不够分,一个人也只能半个猪蹄。

猪蹄焖了许久,黄豆酥软,带着肉味,猪蹄更不用说了,透明的角质在骨头上轻轻颤抖,还泛着油亮的光泽,让人胃口大开。

俞三味觉好,早就受不住了,哇呜一口,压根不抬头。

沈千流四处游历,吃过不少好东西,却没吃过猪蹄,还是如此美味的猪蹄,连带一起的黄豆都好吃,吃得津津有味,却不失优雅。

苏青蓉含蓄,吃饭细嚼慢咽,不说话,是不是给牛牛夹菜,让他不要只吃肉,小孩子不能挑食。

俞大大口大口吃着,也不说话,和俞三一个表情,要不说是亲兄弟呢。

牛牛人小胃口也小,也吃了不少,一面吃一面赞叹,一个劲儿夸裴舒。

他夸赞,别人跟着附和,弄得裴舒都不好意思了。

饭后放下碗,裴舒对俞三道:“三叔,你真想和我一起做生意?”

俞三能说会道,脸皮也厚,做生意就需要这样的人,俞大不行,是个闷葫芦。

听说俞二也是闷葫芦。

闻言,俞三放下碗,掏出碎银子:“这是我的诚意。”

银钱有二两,他把自己的私房钱都拿出来了,一个铜板没剩下。

裴舒看见银子,眼睛都亮了,如此她就不客气了,拿了银子,在手中掂了掂,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银子,小本生意,成本少,二两银子,也尽够了。

“咱们做豆制品吧。”裴舒道,“我看家里有不少黄豆,村里人种黄豆的多。”

种植黄豆能养地,尤其是荒地,开出来头一年都种黄豆,村里应该有不少黄豆,原料就近买,也不费劲。

听见这话,俞三皱眉,镇上有一家豆腐摊子,生意不好,他也不喜吃豆腐,一股子豆腥气,有什么好吃的。

为什么不做卤肉,下水很好吃,一定有不少人买。

裴舒也想做卤肉,可镇上穷,吃肉的少,卖不上价,就算好吃,也赚不了钱,若是到了县里,她打算开卤肉店,如今不成,等以后再开卤肉店,别说开卤肉店,有钱了直接开酒楼。

听闻县里还有个码头,那地方人来人往的,做生意一定会不错。

可惜县里离他们太远,如今还走不出去。

不过会有一天走出去的。

裴舒也知镇上有家豆腐摊子,他们卖豆腐,可她不卖豆腐,就问苏青蓉:“娘,咱家可有石磨。”

明儿就给他们露一手,让他们见识一下豆制品的厉害。

豆腐的品种就有很多,南豆腐,北豆腐,老豆腐,嫩豆腐,水豆腐,冻豆腐等等。

半脱水制品,百叶,千张,百厚百叶等等。

豆腐制品也有很多,臭豆腐,豆腐乳,香干等等,那可是太多了。

老爹是厨子,家里有这类藏书,她看过,就记得一些,也吃过。

想起这些,裴舒便想流口水了。

苏青蓉摇头,他们家没有,不过老宅有。

俞三拍了拍脑袋,起身对裴舒道:“家里有,我去拿。”

他记得杂物房还有剩的,搬来就是了。

俞老头以前是个石匠学徒,做过石磨、石臼等,村里很多人都找俞老头做。

不过这都是以前的事儿了,现在俞老头不做了。

俞大信任裴舒的手艺,跟着俞三去了老宅搬石磨。

沈千流去了俞临江的屋里,给俞临江配药。

苏青蓉带着牛牛去了山脚下,家里的柴火快没了,准备捡回来一些,

家里的柴火都是俞大进山砍,不过以后会需要更多,不管是裴舒做饭,还是给俞临江烧热水,泡药浴,都少不了柴火,指望俞大一个人怕是不行。

裴舒则去了西屋杂物房找豆子,准备泡豆子,颗粒饱满的豆子,泡发一夜,才能磨成豆浆。

再做一锅卤子。

俞三带来不少竹笋和蘑菇,配上大骨汤,加上时令青菜点缀,可以做卤汁。

第一次做,先不卖,试试手,若是反应不错,就卖豆腐脑了。

开始她准备少做一点,先试试行情。

她刚把豆子拿出来泡好,沈千流走过来,站在厨房门口,笑着往里看,问:“做什么好吃的呢?”

今天中午的美味,真是令人回味无穷,本以为在这里吃不好,谁曾想掉进了福窝里,住几年也没问题了。

话落,瞥眼见门口站着一个中年男人,灰扑扑的一身短打,朝俞家张望着。

“裴六丫在吗?”男人看见了沈千流,以为他是俞家人,忐忑询问。

裴舒听见有人问裴六丫,解下围裙出来,见到男人微微蹙眉。

这人是谁?

她不认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