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文皇帝对此恬千虑无劳访九仙(1 / 2)

加入书签

  

  <img src="https://www.yiyeshu.cc/files/tmp/img/9513174d-ebe4-4cc6-a719-880896c4fdc6.png">

  <img src="https://www.yiyeshu.cc/files/tmp/img/9988b259-b7c7-4c00-9fbe-d8e1ffc4d584.png">

  <img src="https://www.yiyeshu.cc/files/tmp/img/6b71b47d-6f3c-4f47-a96e-ca1c02123d4d.png">

  姜沃只从太史局的侧门出来,穿过一道门去观星台,都有面生的带刀侍卫验过鱼符,这才放行。

  明明是夏日夜晚,姜沃握着鱼符,却只觉得凉的像抓住一块冰。

  姜沃走上观星台,看到李淳风的背影。

  <img src="https://www.yiyeshu.cc/files/tmp/img/aea63b3d-b619-45dd-b5b3-63e1b0a2725c.png">

  李淳风没有回头,声音从夜色中传来,像是裹了深重雾气:“今日含风殿中忽有旨意,明日圣驾还京,今夜太子已命飞骑和六府甲士先行沿途清道戍卫。”

  姜沃垂首:“是,想来是陛下的……”遗诏。

  皇帝四月幸翠微宫后,便一直于含风殿养病,孙神医也未离开过翠微宫。此番随驾前来的重臣多少心中都有准备。

  此时忽见此旨,要即刻返京,应是陛下已然晏驾。

  姜沃只觉夜里的潮气扑上眼睛,沁入肺腑。

  <img src="https://www.yiyeshu.cc/files/tmp/img/bb3af7fa-6fe9-4016-acf9-00e4bdcb681e.png">

  所有的臣子都要如常回到长安皇城去。

  <img src="https://www.yiyeshu.cc/files/tmp/img/d55df900-9689-4e3f-b8a8-aad585c17774.png">

  想来陛下生前已有安排,所以此时翠微宫中秘不发丧,除了过分的寂静和添了一倍戍守侍卫外,一切如旧,没有震天的哭声,没有满覆的白布,没有任何乱象,依旧是一座翠玉似幽凉的行宫。

  <img src="https://www.yiyeshu.cc/files/tmp/img/2078b637-d517-4ac5-87a3-b4a5133c8b97.png">

  “太史局的公文都收好了吗?”李淳风又问道。

  “师父放心,都收过了,我亲自点过了箱。”

  李淳风点了点头:“你如今都做的很好了,从今后,我也不再多问。”

  姜沃上前一步,刚要开口,李淳风似乎知道她要说什么,打断道:“今夜我就在这里,你回去吧。”

  原本姜沃确实想劝李淳风回去的,哪怕不能入睡,稍微歇一歇也是好的??明日回到长安,必是一场天翻地覆。

  接下来大行皇帝丧仪、新帝的登基、祭祀、册封……礼部、太常寺和太史局估计都要连轴转起来。[1]

  尤其是太常寺还掌陵寝、礼乐、宗庙事,接下来必是会忙的心力交瘁的几个月。

  且就姜沃所知,自从这回皇帝到了翠微宫,李师父已经很久没有夜里睡一整觉了,总是一夜一夜的观星。

  不过李淳风的拒绝,姜沃一点也不意外,也不再劝。

  只将她在来之前就准备好的披风分给师父一件。

  <img src="https://www.yiyeshu.cc/files/tmp/img/b4f9395d-7b21-46d7-860a-86aaaf65c8ff.png">

  李淳风接过她手里的披风,仰头望着星辰:“还记得师父教你辨认的第一颗星辰吗?”

  姜沃亦仰头:“记得。师父说过,天下星可名者中,北辰最尊,天枢也。”

  天际星辰黯淡。

  *

  姜沃就这样陪师父立了一整夜,见星见风云。

  明日,会是个阴雨天。

  果然,破晓后,见天边层云厚重。

  哪怕太阳升起,也因天气阴沉,日光未穿透所有云层,只是朦朦胧胧的亮了起来,整座终南山像是一座安静的坟墓。

  姜沃也见这白凄凄日头,落在师父身上,她开始以为看错了,再细看才确定,不是白光,就是星点白发。

  她垂眸。

  这两年她见了太多人的白发了。

  “师父,天亮了,该准备回长安了。”

  李淳风点头。

  他双目中流露出凄色,望着眼前终南山道:“叠松朝若夜,复岫阙疑全。对此恬千虑,无劳访九仙。”[2]

  姜沃记得这首诗。

  这是圣人第一次到翠微宫,遥望终南山时做的诗。

  无劳访九仙……

  陛下,您如今,已化作星辰九仙了吧。

  *

  次日,圣驾返回长安。

  太子昭告天下,帝崩。

  大行皇帝殡于太极殿。

  由长孙无忌持遗诏请太子灵前继位。

  国有大丧,百官百姓皆为帝王服丧。

  整座长安城中遍布白色与痛哭声。

  姜沃也换过了素服,按百官制为皇帝驾崩居丧。

  驾崩……这个词并不陌生,宫中也常提起高祖驾崩后如何,似乎就是个对皇帝死亡的尊称而已。

  但此时,姜沃忽然就体会到了这个‘崩’字。

  帝王山陵崩,天似倾。

  姜沃觉得天很沉很沉地压在她身上。

  应当不只她,而是每一个人都若有所感。

  似乎有二凤皇帝在,天就能被他一人擎住。

  如今,天缓缓沉下来了。

  **

  数日后。

  东宫。

  李治一身孝服,听眼前亦是一身素白的长孙无忌说话。

  虽已于灵前继位,但李治没有搬到立政殿去。他坚持要送先帝去往昭陵后,再行挪宫之事。

  此乃孝道,群臣虽觉陛下居于东宫召见群臣,有些不合礼仪,但也无人再谏。

  既然陛下坚持,那便等百日后先帝葬于昭陵后再移宫吧。

  到底皇帝驾崩,对臣子来说是君王崩逝,对太子来说,是失君亦失父。

  而自先帝驾崩以来,新帝专心守孝,所有政事皆先委于三省宰辅,尤其是先帝的托孤重臣兼亲舅长孙无忌。

  每日只听一听要紧的军国大事。

  长孙无忌也自觉责无旁贷,毕竟先帝临终前再次与他道:“太子仁孝,朕身后,公当辅之。”而先帝驾崩后,虽殿中也有其余的辅政大臣通宵陪在太子身侧,但太子只是抱着他失声痛哭,一应起驾回京之事也都先问他的意见。

  长孙无忌原就是个爱主事的人,见李治如此纯孝只顾居丧不理事,又如此信重他,便也立时宵衣旰食起来,忙的没有个黑天白日。

  不但总揽朝纲,还每日都抽空去安慰陪伴李治,一边将朝中大事说给他,一边要强逼着他吃些东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