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立皇后君后取则,以御家邦(1 / 2)

加入书签

  <img src="https://www.yiyeshu.cc/files/tmp/img/916cea97-90f8-48d8-8730-d649b0fc32bc.png">

  <img src="https://www.yiyeshu.cc/files/tmp/img/67666f91-2a2c-4c08-a993-d8fc336fadc2.png">

  帝祭天地并九宫贵神,祈一年风调雨顺。

  <img src="https://www.yiyeshu.cc/files/tmp/img/d432d087-6b00-40b5-b9da-60ae1fd930a8.png">

  <img src="https://www.yiyeshu.cc/files/tmp/img/ec809b11-bca3-4868-bb87-d4d8fa9b2084.png">

  <img src="https://www.yiyeshu.cc/files/tmp/img/ae6412aa-373a-4ad5-9367-a372e9f820b2.png">

  李义府应付走了来问询公务的校书郎,然后把门关起来,拿出藏起的奏疏开始继续润色。

  <img src="https://www.yiyeshu.cc/files/tmp/img/69acf89c-e3fd-43af-9a39-e5d8284bc97c.png">

  此番在‘柳?谋反事’上最先追随皇帝的官员,皆有升迁,李义府也不意外。

  但他觉得自己升的不够??只从弘文馆六品直学士,升为了五品学士。

  虽说六品到五品,亦是迈出了极大的一步。

  但比起旁人,他这个官就显得不重要起来,依旧留在弘文馆掌管校正图籍,间或跟国子监一起教授学子,没有调任六部。

  <img src="https://www.yiyeshu.cc/files/tmp/img/178ec9ec-68c9-41ed-87d7-17046c86e4ca.png">

  尤其是他每回上朝,看到亦因文辞优美,当年跟自己并称‘来李’的来济,居然能坐在最前头宰相的位置,而自己只有六品时,李义府就憋闷得不得了。

  <img src="https://www.yiyeshu.cc/files/tmp/img/4ea2ec59-e2a7-4f27-b553-acce5f34d07c.png">

  他要再立一功,让皇帝记住他!

  李义府看的明白??王皇后自请废后,后宫无主,接下来就是立后事。

  这可是件大事!

  废后事,毕竟王氏家族涉谋逆在先,又是以不能祭祀承宗自请废后,并没有留给朝堂什么争论余地。

  但立后就不一样了!

  后位空悬,多少人家会生出念头来。

  李义府没忍住,又把藏起的奏疏拿出来细看了一遍??他准备明日朝上请奏皇帝立武宸妃!

  他现在想想明日朝上事,就禁不住心惊肉跳:这是一次搏命啊。

  太尉在废后事上都没有来得及怎么反对,那么在立后事上,一定会激烈应对。

  哪怕如今不是长孙无忌一言堂,但那到底是这数年来权倾朝野的太尉啊……

  且不光是太尉一脉,其余盯住后位的势力,想来也会浑水摸鱼掺和进来。

  比如此时依附东宫的势力!

  虽说太子才十岁,自己未必会聚揽什么朝臣。

  但他既入东宫,名下就是有属臣的??这些人既然打上过东宫标签,那一定是不愿意武宸妃或是萧淑妃这种有子的妃嫔继立为后。

  若是另外择名门贵女入宫为后,一来新后不一定有子嗣,二来便是有,也又能拖几年,而太子则一直在长大。

  说到底,立后是各方利益博弈的又一场惊涛骇浪。

  为此,众朝臣还是以缩头自保为主??巨鱼不怕惊涛骇浪,不代表他们这些小鱼小虾不怕。万一被卷到哪个浪头里,好处没吃到,可还要送命。

  李义府甚至觉得自己明儿不是带着奏疏上殿,而是提着头上殿啊!

  于是他反复把自己的奏疏背的滚瓜烂熟,生怕明日在百官之前说不顺当。

  太尉一脉他从来没进去过圈子,这一次的机会,他一定要抓住,要成为皇帝的心腹!

  *

  冬日。

  太阳已然西斜,近黄昏时分。

  姜沃走进院中时,就见媚娘正在窗下看书。

  恍惚如昔年。

  直到立政殿内独有的香气拂面,姜沃才回神。

  媚娘将早就备好的糖姜水递给她:“今日又冻了大半日?”

  姜沃接过来捧着,边喝边点头:随侍祭礼颇为辛苦,不但要立在外头冻着,还要庄重无错,站完后,她觉得人都是麻的??

  众人都一样,刚结束祭礼后,姜沃看到好几个走路同手同脚的同僚。

  祭祀礼毕后,皇帝于甘露殿宴群臣,姜沃悄然告假,来到立政殿寻媚娘。

  喝过一盏浓姜水,两人才坐在窗下说话。

  西斜的日光,在媚娘的眉眼边晕开半面金色。

  姜沃换了一杯清茶捧着:“姐姐,明日又是大朝会了。”她顿了顿:“我的奏疏写好了。”

  媚娘眼底有着如阳般灿亮的笑意:“好。”

  她将手边搁下的书拿起来,是一本《孟子》。

  “近来心中难免不够静,就翻过去读读少时便熟记的书。”

  “果然圣人之言,读千遍亦有千悟。”

  身在不同的处境,不同的节点,再看一样的话语,感慨天差地别。

  曾经她坐在掖庭中,日复一日望着同样的树。

  如今,她却已经走到了这里。

  媚娘将书递过来,与姜沃一起看,口中道:“方才我正看到这一句??”

  “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1]

  *

  大朝会。

  宰相与六部尚书先回禀朝政要务。

  最后一个站出来回春耕事的,是皇帝新升的‘同中书省门下三品’宰辅杜正伦。

  这位曾经是先帝年间废太子李承乾的东宫属臣,后因此事被贬出京。皇帝登基后又把他捞回来了??魏征魏相曾经举荐过此人,甚至还道此人‘才能古今难匹’。

  只是前几年,他虽调任回京,依旧因出身旧事,难为太尉一脉相容。

  如今他与许敬宗能拜相,也可见皇帝已然开始掌朝纲了。

  待宰辅们将事回毕,朝上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接下来,便是其余朝臣有事出列回禀,无事可退朝的时间了。

  李义府觉得自己的心脏都要跳出来了。

  他捏着笏板的手全是汗。

  就在他要走出来的时候,只见前方一个朱袍身影已然飘然出列。

  如一片红色的云霞。

  姜沃没有什么紧张,她与媚娘等这一日已经等了太久,以至于她开口时,语气平静的,像是已经说过了千百遍。

  “陛下,臣有事奏。”她将笏板持于身前。

  “君后取则,以御家邦。后德匹之,方熙内治。”

  “譬如太任佐姬周之盛。”

  “天子与后,如天地惠养万物。”

  “如今天下无后,四海不可安。”

  “臣伏请陛下立武宸妃为后!”

  朝堂之上,一时静的惊人。

  无数各异的目光,尽数汇聚在姜沃身上。

  她神色依旧如往常。

  会有攻讦吗?会有谩骂吗?这个世界的史书之上,又会如何记载这一回请立?

  这都是后来事了。

  此刻,姜沃只想为她的君王,上一道奏疏。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