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朝堂如浪这是葡萄吗?这是刺客啊(1 / 2)

加入书签

  <img src="https://www.yiyeshu.cc/files/tmp/img/035d1a3d-ac9b-4824-8285-cebc25ba552f.png">

  <img src="https://www.yiyeshu.cc/files/tmp/img/31eb018f-8002-4300-9874-f8251a2e9af3.png">

  皇帝这次并不摆全幅皇帝仪驾往黔州。只是轻装简行,速去速回。

  媚娘边与皇帝一起走到一只开着的木箱前,边与皇帝道:“还好有苏大将军率亲卫随行护驾。”

  皇帝颔首:“媚娘勿虑,路上所有船只与馆驿,都已然提前安排好了亲卫驻兵。”

  媚娘又道:“皇帝一应要用的药,我都与程望山交代许多遍了。”

  边说话,皇帝边伸手从开着的木箱中取出一物,是一只精巧的罗盘一

  这只箱子是姜沃送进宫的,是她带给大公子李承乾的谢礼。当年与他在师父坟茔前的一夜彻谈,于姜沃而言,实在受益良多。

  只是黔州万岭谷的所在特殊,无皇帝手书也去不到,没法亲自再去道谢。

  此番皇帝下黔州,姜沃就把一箱器物送进宫来,经呈御览。

  除了罗盘、船只模型等新鲜器物外,甚至还有一匣子钱币。

  皇帝打开一看,里头是西域各国用的金银币,铸造的工艺和花纹各不相同。

  <img src="https://www.yiyeshu.cc/files/tmp/img/b398c84a-9a3a-4b7a-bbca-3b6c3cb1798d.png">

  皇帝不免感叹人生际遇:兄长做太子时,姜沃还在太史局做太史丞,从未能单独与东宫说过一句话。倒是兄长后来隐居黔州,她倒是成了朝上见兄长次数最多的朝臣。

  看过这一只木箱,帝后二人就往后殿走去。

  <img src="https://www.yiyeshu.cc/files/tmp/img/07bd9528-51b2-4bac-9bcc-cd66b3e68485.png">

  见媚娘坐在妆镜前,皇帝忽然想起一事道:“对了,媚娘,多给朕带两盒海棠色的口脂。”

  <img src="https://www.yiyeshu.cc/files/tmp/img/1b313746-afb1-482a-a4cc-7f5c8fa880dd.png">

  她从打磨的异常明亮的铜镜里,看到皇帝的身影。

  <img src="https://www.yiyeshu.cc/files/tmp/img/0391c741-fcaa-4c57-aac8-614ba9bb7e73.png">

  媚娘就转过头来,看着披着厚绒衣的皇帝。

  京中多干燥,秋冬时皇帝也会赐给朝臣口脂。只是皇帝和朝臣们用的,多是只用蜂蜡制成的无色口脂。

  此时皇帝特意要海棠红色的口脂.....媚娘的目光落在他唇上,如面色一般淡白无血色。若是风疾发作时,还会泛起明显的瘀紫。

  <img src="https://www.yiyeshu.cc/files/tmp/img/68351f25-12d3-4cae-9bdb-d8d3bf429929.png">

  <img src="https://www.yiyeshu.cc/files/tmp/img/7dbe0bc1-8a57-4249-b6af-ecb8e6a81abb.png">

  原来,朝臣们皆知皇帝圣躬不安,黔州,却是不知的。

  **

  十数日后。

  洛阳紫薇宫的九洲湖上,一叶兰舟划过平静的湖面站在船头的船娘有些紧张,小心地尽量平稳地操纵

  着这艘小舟。

  毕竟,里面坐的可是皇后。

  “就停在瑶光台外。”

  有声音传来,船娘连忙应是。将兰舟稳稳停下,又拴于岸边石柱,这才告退。

  瑶光台是赏景台,无人居住。此时四下一片寂静。

  姜沃推开所有窗子,看外头秋水长天一色,只觉神清气爽。

  随口道:“不知陛下有无到万岭谷。”

  皇帝此番出行的一应行程,都是苏大将军安排的,朝臣们也都不知--窥探打听圣踪也是忌讳。媚娘也从来

  不刻意去问,只是皇帝说起她就听着。

  此时便回答道:“若是路上没有风雨耽搁,应当到了。”

  圣驾离开洛阳城后,媚娘倒是比从前更忙--因皇帝不在,万事才要更谨慎。有些小疏漏,皇帝在时还无妨。若是皇帝不在,闹出什么事儿来,才显得她这个皇后无能。

  因而直到今日,媚娘才有空歇歇,邀姜沃一起于湖上泛舟,还备好了酒馔。

  **

  这日下晌,李治到了黔州万岭谷。

  入谷后不久,转过一道山弯,便见豁然开朗,疏落几处房舍。

  且说此处的房舍图,还是当年李治亲手交给兄长的,他自然在图上见过万岭谷的样子。

  如今卷图成真一一山明水秀,有竹林有清溪的山谷,几处房舍恰到好处地坐落在其中。

  但真正走过去推门而入的那一刻,李治竟然有些恍惚:到底是画卷成真,还是他自己走进了画中?

  大约是万岭谷没有其余人居住的缘故,李治发现,门上连锁条都没有,一推就开了。

  他望着院中摆设:一株海棠树下放着两把躺椅,一

  如当年昭陵凝英殿院中。

  方才门口的亲卫已经与他说过了,秋高气爽的时节,大公子都会上山。

  算时辰,差不多快要回来了。

  李治就走过去坐在其中一张竹木躺椅上,仰着头看云。

  自从做了皇帝后,他好像也很久没这样看云了。

  黔州多山,在此处看云,竟然真有些像昭陵处的青山白云。

  *

  直到门扉声响起,李治才坐起来,正好与进门的兄长四目相对。

  一瞬间万般滋味涌上心头。

  李治来之前并未书信告知兄长。

  因此李承乾见到院中身影时,一瞬间是怔的,也有些讶然,但很快归于平静。

  李治望着兄长一一在他眼里,大哥与十一年前从昭陵离开时并无变化,令他安心。

  虽说在李治眼里,兄长一切如旧,然在李承乾眼里,相隔十余年,弟弟却是变了的。

  哪怕面容没什么变化,但多年帝王,早已由内而外改变了一个人。

  虽说李治就这样简单坐着,穿着的也是常服,但李承乾却从他身上看到了曾经父皇的影子.....不,是帝王的影子。是在一个位置上坐久了的烙印。

  但那又如何。

  李承乾开口如旧:“雉奴。”

  听这一声,李治眼眶发烫,声音微哽:“大哥。”

  *

  李治觉得,他到了万岭谷后,非等到大哥从山上回来,才一并去探望舅舅,实在是个正确的决定。

  因舅舅见了他后,简直像是见了鬼。

  先是惊怔了好几息,以至于李治都摆手让带来的奉御赶紧去扶脉,长孙无忌才反应过来。

  接着便一连串发问道:“陛下怎么能离京至黔州?长安群臣可知?圣驾如何而来?这一路又是谁护卫陛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