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改职官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啊(1 / 2)

加入书签

  <img src="https://www.yiyeshu.cc/files/tmp/img/e405cb2a-2ea1-4074-8de2-8a6fec036e2e.png">

  每年‘资考授官’是在十月,而姜沃所在的考功属,两都百僚的考功并检覆,则是要九月三十日前送往三省。

  因而吏部公务,一向是下半年比上半年要重的多。

  姜沃昨日陪媚娘泛舟湖上,今日晨起刚到吏部,就见门口已经站了一人,抱着一大摞公文等着回事。

  那人见了她,一边抱着公文,一边预备见礼:“姜侍郎。”

  姜沃打断道:“小裴,不必多礼了。”

  <img src="https://www.yiyeshu.cc/files/tmp/img/3e90537c-2957-49ab-9908-f40b24305dbc.png">

  说来裴行俭虽入吏部比她晚,但论年纪其实比她大四岁。故而姜沃后来也只以其字‘守约’称之。

  此时她口中的小裴,是前年刚考入吏部为八品主事,然今岁龙朔元年,便因两年考功皆为上上等,擢升六品员外郎的裴炎。

  是吏部这两年最出彩的年轻官员,时年二十七岁。

  故而姜沃叫他一声小裴,无论资历和年纪,都是正叫了。

  裴炎一冒出来,倒是搞得王神玉不得不换了称呼,管裴行俭叫字,改叫这个小裴,还感叹道:“裴氏倒常出吏部官员。”

  姜沃当时不由笑回了一句:“那实在比不过王氏。”王氏可是接连出了两位吏部尚书。

  王神玉随即一笑,干脆道:“也是。”

  虽说都姓裴,但裴行俭和裴炎并不是出于一脉裴氏,基本上是八竿子也打不着的关系。

  “姜侍郎,这是昨日检覆过的兵部官员功考的文书。”

  裴炎是个很精干周到之人,最难得的不是做事快,而是做的又快又精准,几乎毫无瑕疵。

  姜沃看着厚厚一摞文书,又想起昨日与媚娘在船上的感慨:朝堂代有才人出,正如眼前这位,也是做过高宗与武皇两朝宰辅的人。

  <img src="https://www.yiyeshu.cc/files/tmp/img/8eb2a447-9aef-46ae-91ae-a9f3776823dc.png">

  <img src="https://www.yiyeshu.cc/files/tmp/img/e4f0ab19-a730-4937-9404-1860879c9cbf.png">

  兵部今年报上来的上上等功考名录里,排在第一的名字,是程务挺。

  这不是姜沃第一次听到或是见到这个名字。

  之前她曾听崔朝提起过一一那时崔朝还在国子监做司业,组织过一次骑射赛事。

  程务挺拿了头名,李敬业拿了第二名。之后李敬业总拎着弓箭去再与程务挺比试。

  <img src="https://www.yiyeshu.cc/files/tmp/img/c4b95cb3-db25-40c6-8e6b-4c5b31e7e9e6.png">

  如今先帝年间的文臣武将渐渐故去,还在的也已然老迈,新人则一个个登场。

  姜沃在朝堂已然二十载,早练得心绪无论如何变化,看在外人眼里,却依旧是如清风流云一般。

  在裴炎眼里就是这样一一他都已经做考功属员外郎快一年了,但这位顶头上司姜侍郎的喜怒哀乐,裴炎几乎从未见过。

  正如此时,她坐在这里凝神看公文,裴炎自然想从上峰面容上,看出是否有赞许或是不满。

  <img src="https://www.yiyeshu.cc/files/tmp/img/37c9c389-d417-41e0-b0f3-6a5a8d2dc94b.png">

  以至于裴炎都觉得眼前坐着的是玉像而非真人。

  因公文多,姜沃要一份份看过去,裴炎坐在下首交椅上,忽的有些走神。

  他想起了自己在国子监时交到的朋友,英国公长孙李敬业曾提起这位姜侍郎。

  听说裴炎考进了吏部考功属,李敬业当即就倒吸一口冷气。给裴炎吸的心惊肉跳的:你有话说话,这是干啥啊!

  李敬业就特意压低了声音道:“考功属最难考,也不是不好,就是掌考功属的姜侍郎,令人生畏。”

  裴炎当时就奇道“可我听闻令祖英国公与姜侍郎交情很不错。”

  当年长孙太尉在朝,欲夺姜侍郎官职,宰辅中只有英国公站出来驳回。

  李敬业点头:“是,正因如此,祖父还让姜侍郎待我要格外严苛些呢。”以至于吏部不定时往兵部抽考勤那是专抽他啊!

  “我见姜侍郎也比旁人多些,每次见到她,都觉得她那双眼睛,认真看人时,好像能把人看穿看透一样。”他摊摊手:“反正我是挺怕她的。”

  <img src="https://www.yiyeshu.cc/files/tmp/img/277a9058-1ba2-4ede-99cf-0564855db240.png">

  裴炎的思绪被打断,立时起身应声:“姜侍郎。”

  <img src="https://www.yiyeshu.cc/files/tmp/img/cb857e76-5c12-4801-a2b9-a7bcec9b0d58.png">

  果然如李敬业所说,让人不由就是心里一紧,想要避开目光。

  但好在,姜侍郎并未一直凝视他,只是如常道:“我俱已押字印章,可发往长安尚书省了。”

  裴炎应了是,速速抱走公文。

  **

  黔州。

  李治在黔州待了几日,每天上午会去看舅舅,那时候长孙无忌的精神会好一些。

  李治也已经问过随行的尚药局奉御,知舅舅是沉疴难起,心中总有种孤茫茫的难过。

  而除了他来的第一日,长孙无忌问过‘皇帝出京,朝堂如何’后,之后几天,舅甥两人再未谈起朝事。

  长孙无忌絮絮反复说起的,都是先帝和文德皇后年轻时候的旧事。

  李治就坐在圈椅上,在浓重苦涩的药气中,听舅父讲起父母。

  这日晨起,李治按照以往时辰来到屋中,却见舅舅还未醒。他心下一跳,慢慢走到榻前。

  走近到能听见呼吸声,李治才放心。

  他走到书桌旁,见上面有写了字的纸页,就拿到窗口去,对着晨光看。

  舅舅的字迹他当然是很熟悉的,只是应当是病中无力,这纸页上的字显得很绵而松散。

  纸页上写的是:“时荏苒而不留,将迁灵以大行。”

  “陛下。”

  李治闻声转头,就见舅舅已经醒了,正望着他。

  两人隔着屋舍相望,其实都看不太清对方的面容神情一一李治是因为风疾的缘

  故,昏暗中视物有些艰难,而长孙无忌则是病得重了,双目再难看清。

  长孙无忌忽然开口道:“陛下,臣有一事请求。”

  李治放下手里纸页,走近床榻。

  长孙无忌很怕皇帝不答应,语气是前所未有的低微与恳求:“臣求陛下恩典,许臣陪葬于昭陵。”

  昭陵安葬着他追随一世的帝王,他同父同母的妹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