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2(2 / 2)

加入书签

当代称职的广告人,绝对是要熬夜的。

林雨晨连夜整理了许澜发回的采访稿。

每一句话都规规矩矩加了逗号,句号。

和以前一样。

爱用的字眼、成语,口吻,都是她熟悉的。

通读下来,整篇稿子像是他在她的耳边亲自讲。

许澜将她留下来的问题回答得很细致,甚至涉及到的专业名词都在页尾处加了脚注。

他细数了公司发展的过程,先行产品的优缺点。

目前这代车较前部的优势。

将她每一个问题都仔细地回答。

林雨晨接着这份材料,对这份项目重温了一遍。

通过这些天对项目的跟进,她一个从来没接触过电车的机车女,逐渐明白了电车行业的发展。

包括电车发展的局限在于电池。

电池是电车正常运行的关键。

许澜的公司在电池的续航和寿命上不断地进行技术突破。

当然,电车也有优点,环保和使用成本低廉。

产品较其他公司确实很优异,可越是这样线头越多、千头万绪。

该怎么讲好这个故事,她伏在病房里的小方桌上想。

视线里,她注意到对于第一个问题,许澜回复得很敷衍。

“进入行业的初衷?”

做一件事的目的,才是破题的关键。

尤其是这样的新公司。

可在这个问题下,许澜只回复了短短一行字。

“有发展前景。”

好像答了,又好像没答。

真是商人作派。

并没有深入到产品的灵魂。

她相信,每一个产品都是有灵魂的。

他的回答并没有让她的思路更清晰,反而更加混沌。

正因为产品的性价比,以及较同业优异到无可比拟。

那晚,林雨晨很晚才睡,第二日医生查完房后又坐起来伏案工作。

孙芋来了后,就看见林雨晨顶着黑眼圈坐在床上工作,和昨天她离开病房时保持着一样的姿势。

像是一宿没动。

“哇,早啊。不过你黑眼圈怎么这么重啊?你不会没睡吧?!”孙芋把早餐放桌上,夸张地问。

“还不是你们公司催得急。”林雨晨霹雳吧啦地在键盘上打字。

孙芋便在床头柜拆早餐袋子边问:“哇,那你们公司薪水开不少吧?这么拼的哦。”

林雨晨低头嗅嗅早餐,心情好了不少。

然后笑着道:“还行,算是值吧。”

孙芋附耳过去,想试试能不能打听个数。

听完后,捂着嘴巴:“你那还招人吗?”

“007的作息哦!”林雨晨回。

“那还是算了,我从小体虚,我还是小命要紧。”孙芋递了个包子给林雨晨:“这家包子很好的,我排了挺久,你尝尝。你还是要注意身体的,别太拼,还病着呢。”

林雨晨点点头:“好,我这稿马上梳理好了。”

咬了一口包子皮,薄皮大馅,肉香四溢:“确实很好吃。”

“对吧!排队买的呢!”孙芋乐呵呵又捏了一个。

林雨晨看着自己熬夜写的那版策划书。

不能说算错。

只能说及格分,平平无奇,没有新意。

甲方能够接受,但是不够惊艳。

不,这不是aurora的风格。

她抓了下头发,不抱希望地问:“小芋,你是不是工作不太久?你知道你们公司成立之初的事吗?”

“我才工作两年,什么都不知道的。”孙芋也捡了个包子吃,嘴里塞得满满当当:“或者,你问我别的,你不懂的专业问题,兴许我能答上来呢!”

“啊,”林雨晨轻舒口气,想了下问:“你们这个电动机调速控制装置,到底是怎么个运行法,我没看懂这个图?”

“?”孙芋盯着那张图看了许久,咬唇说:“要不然你还是问我点非专业的吧。我不会的,帮你问同事。这个技术问题,我同部门的也不一定知道啊……”

林雨晨笑,放下手里的早餐,不太抱希望地看向孙芋:“比如,为什么创始人选择汽车行业,你知道吗?据我所知,他家里并没有相关背景。”

讲好故事的第一步,便是听故事。

但是这问题太久远了,林雨晨觉得孙芋肯定不会知道。

可下一刻,孙芋两眼放光地站起来了。

“这个啊!这个我知道啊!”孙芋一口把包子塞进去,拿纸巾擦了擦手道:“这段八卦在我们公司传遍了,我都忘了给你看了!”

孙芋低头掏出手机,从微信的收藏夹里把视频翻出来。

看样子真是在公司流传已久的八卦。

她咋舌到:“不知道这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呢。羡慕死了!估计是白月光吧!”

镜头里的人眉目还有未褪的青涩,像是创业之初。

一盏低垂的昏黄吊灯下,他对着镜头眼里都是温柔之色——

“那时候,还在上大学。她家庭条件很好,家里有很多部车。

我记得那年冬天凭北暴雪,她坐在我的自行车后座。

那么娇贵的姑娘,一点也不怕冷,也不舍得让我花钱打车。

她一边缩在我背上打哆嗦,一边口口声声说家里的车她不喜欢坐。

头枕太高一点也不舒服,不适合她的身高,副驾又憋屈放不开腿,空气污浊到喘不上来气……

她当时说了好多好多条。

可能那时候的北风太冷吧,我的脑子被冻得太清醒,到现在都能背出她的话……

我那时候就在想,要是有一天能为她设计一部车就好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