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6章(1 / 2)

加入书签

霍善有了新鲜事可做,就开始找苏轼他们当外援。

阿印得了霍善的请托,马上就帮他去找袁枚商量。

而提到给汉武帝演盗墓戏这种新鲜事,苏轼可就来劲了,当场在群聊里给霍善来了句“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表示这个选题妙哇!

极具警示意义!

此时正巧路过的无辜嬴政脑门里缓缓冒出一个问号。

你说刘彻就说刘彻,提我干什么《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读完了,接下来就是《真假孝廉》,这是围绕着“举孝廉,父别居”来讲的。

故事有两位主人翁,一位叫贾孝,一位叫甄孝。

贾孝在其父生前任他自生自灭,其父死后却大办丧礼装孝子,偏偏考察孝廉的人过来以后看到他哭得那般情真意切,又把丧礼办得那般隆重,当场把他举荐给朝廷!

而甄孝因为悉心侍奉生病父母、掏空家底为父母治病,以至于在父母亡故后无钱料理丧事,自责地在父母灵前哭得肝肠寸断。

考察者见他家中只余一草堂,给父母准备的棺木也十分简陋,登时觉得他不孝至极,判他一个永不录用!

司马迁看得痛骂出声,直呼从未见过如此荒唐之事。

这个举荐人难道不去核实一下的吗?

简直草率到令人发指!

再往下看,这样的国家自然很快要完蛋了,下一个故事就是《曹操发墓》了。

王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并起,其中有个叫曹操的诸侯,个头短小,心却不小,他因为自己无钱打仗,决定效仿前辈们干点缺德事。他设立了发丘中郎将以及摸金校尉,进行有组织有纪律地发墓行为,凡是瞧着有点规模的陵墓都遭了他的毒手!

什么王侯将相,什么孝子贤孙,就是你们最喜欢往墓室里塞金银珠宝对吧,那我就笑纳了!

这些墓主人生前绝不会想到,竟是这些他们到死都放不下的金银与珍宝害得他们最终曝尸荒野!

曹操靠着发墓得来的庞大军资成为了一代枭雄,正是因为自己起家时干了那样的缺德事,他坚决不让儿女给自己搞丰厚的陪葬,死前叮嘱妻妾们把自己房间里用剩的香都拿去分掉了。

据说除了薄葬以外,曹操还设置了许多疑冢,让人无从知晓他的尸骨到底埋在哪儿。

这可全都是凭借老曹自己丰富的发墓经验而琢磨出来的举措啊!

看来他也很懂盗人者人恒盗之的道理。

司马迁读完这三个故事,就明白霍善的意图了。他说道:“你想推行薄葬?”

霍善仰头看司马迁:“薄葬不好吗?”

司马迁当然不可能说不好,他也是赞同薄葬的,比如劝说孝文皇帝简丧薄葬的人就获得了他的高度赞誉。

只是刘彻可没他祖父孝文皇帝那么好劝。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春溪笛晓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多年的宋朝!

霍善哪里知道嬴政的想法,他觉得苏轼的提议很棒,所以回到太守府后就屁颠屁颠去问刘彻有没有金箱子。

刘彻道:“你要金箱子做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