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太安(1 / 2)
《神仙志》有机会搬上戏台对谢兰而言算是意外之喜,哪怕此事最终不成也不打紧,每个月入账的分红已令她心满意足。
即便这个数额不可能长久不变维持下去,迟早会因为市面上出现盗版或抄袭仿作而下降,又因市场饱和的缘故而渐趋于无。
赚了这么大一笔钱,且下个月、下下个月……还有后续收入,谢兰欣喜之余,亦觉这笔银钱拿着颇为烫手,心下遂有了计较。
如今家中并未分家《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的师祖兼外祖父又是功课翻倍又是罚抄,种种严苛要求让松散惯了的徐守文苦不堪言,重回他爹还在的噩梦时期。
徐守文在信中吐槽:“我爹与外祖父不愧是师徒,连甩戒尺的手艺都一脉相承。”
“……”
谢拾只能说,幸好信中内容不曾让徐夫子与师祖知晓,否则徐守文一顿戒尺是跑不了的。
看过徐守文的信,谢拾倒是发现私学与官学的许多不同。至少前者似乎更为严格。
须知府学训导向来只管按时上课,每月月考。顶多对排在前列的生员多有关注,如丁士德这等天赋不错的青年才俊,稍有走歪的倾向,训导们难免告诫规劝一二。
至于成绩靠后的生员,哪怕日日缺课,训导们也不会管??事实上,只在府学中挂名,长年累月不来的秀才其实不在少数,大都是科举无望不准备继续考举人的老秀才。
他们顶多只在岁试时到府学来露一露脸,争取成绩不沦为末等而被革除功名。
私立的青崖书院却不同。
书院学子本就有志于功名才会入学,夫子们无论是出于师德还是学费都会负责到底,给予学生的自由空间极小,功课亦是繁重。
对于徐守文这种自觉性不高、正需督促的学生而言,青崖书院倒真真是再好不过的去处。
谢拾是如此想的,在寄给徐守文的信里也如此说了。
至于收到信的徐守文如何想?
他翻了一个大大的白眼,只想问一句:“……这福气给你你要不要啊?”
下意识对着书信吐槽过后,徐守文反应过来:“不对,换成阿拾,他还真会要!”
小师弟的德行他还不了解吗?
功课再多都只会多多益善的变态!
??以上乃是后话。
鉴于徐夫子和徐守文如今都不在家,谢拾仅剩的拜年对象自然只剩下师娘云氏。
大年初一,谢拾就提着年礼上了徐家。却发现徐家僮仆往来,好些个他不认识的婢女行色匆匆而过,不知都在忙些什么。
待得见过云氏,他才知道,原来再过两天云氏就要乘船上京,与徐夫子夫妻团聚。
谢拾脱口而出:“那徐师兄怎么办?”等他放假回家,岂不是成了“孤家寡人”?
“书院里有我爹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