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14章 柳筐工场(2 / 2)

加入书签

三郎愣了一下。急忙问道:“《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埋头在桌上,有的吃面,有的吃饺子。有几个要了一碗白酒,时不时地喝上一口。

见到三郎和乔同进来,顾老儿急忙上来招呼。领着两人,到了边上靠窗的桌子。

三郎道:“我们每人一碗饺子,再来一盘酱牛肉,时令的果蔬也来两样。对了,你们店里上好的白酒,我们每人来一碗。快快上来,肚子饿了。”

顾老儿答应,飞快转身去了。不要多少时间,饺子和牛肉就端了上来。

三郎端起白酒道:“白酒虽然冲了些,胜在有力气。哥哥,我们且饮上一碗!”

乔同道:“白酒与寻常的酒不一样,还是慢慢喝的好。我不胜酒力,这一碗尽够了。哥哥自便。”

喝了一口酒,吃了几个饺子。三郎问道:“哥哥找我什么事?”

乔同道:“前两日跟你说的柳筐的事,有确切消息了。这是笔大生意,哥哥不可错过。”

听了这话,三郎一下认真起来。急忙问道:“是什么章程?这生意我可做得?”

乔同道:“价钱已经定下来。筐送到襄阳码头,一百五十足文一个。若是要做,一年要供应一万个起。如果做得好,两万、三万也是可能的。”

三郎吓了一跳。问道:“这么多筐,供销社要了有什么用?”

乔同道:“这筐是给军队的,用来装军资。听人说,以后军中的物资,凡是合适的,都要用这种筐来装。这是长久生意,苇席可比不得。当然,这是军队的东西,容不得半点差错,也不能误了时限。”

一般的柳筐,乡间的集市上一般一百多文,到不了一百五十文。不过这是军队用的,质量不是一般的柳筐可比,价钱稍高很正常。前两天乔同说了之后,三郎打听了一番。自己制筐,成本怎么也高不过一百文。一个筐赚五十文,一年一万个,就是五百贯啊。想想三郎就身子发抖。

看三郎的样子,乔同笑道:“哥哥,供销社的人定价钱,不是随口乱定的。我们都知道,集市上这筐不会超过一百二十文。制筐的人还要赚钱,成本不会超过八十文。他们定一百五十文,自然有其特别的道理。我估计,这筐跟一般的筐不一样,成本应该会高一些。”

三郎愣了一下。急忙问道:“成本高,要高多少?若是不赚钱,这生意怎么做得成?”

乔同道:“按照我对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安化军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