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百鬼辟易(2 / 2)
黎曲明道:“那里正对着洛水渡口,交通自然便利。”
“好,带我去看!”吉与正不在这上面罗嗦,跟着黎曲明来到了村东。
只见这里正对着西边的洛水渡口,一条南北道路从台前经过,确实是交通非常便利。村子就在后面,并没有隔着很远。西边一片大山,还真是背山面水。
看了一遍,吉与正点头道:“就是这里了。一会自有人会来看葬在何处,庙建在哪里,怎样才村人方便。现在棺木停在村里,这几天刻孟都生前雕像,在这里建祭祀庙宇。三天之后,正式下葬!”
黎曲明凑上前,小声道:“知州,真的建庙啊?不知什么庙?”
吉与正看着黎曲明,对他道:“孟都是护军之勋,自然该建忠烈祠。这里一座,州里一座。州里的忠烈祠,是祭祀为国立了大功的人,特别是军人。以孟都为首,功臣陪祭。”
黎曲明不由吐了吐舌头:“那不跟城隍一样了?”
吉与正不耐烦地道:“自然跟城隍不同。护军祭祀的是他的浩然之气,是阳间的事。阴间的事才是城隍。我们是阳世生活,怎么知道阴间的《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事情,吉与正的心里有点烦。不过知道这件事对于宣抚司来说很重要,倒是一点不敢怠慢。
进村的路很窄,抬送材的人小心翼翼,才进了村子。一进村子,乐手又吹起曲子来。
这个年代没有什么固定的送葬曲子。宣抚司杂取了陕北小调,还有军乐等等,规定了这种规制的葬礼上面用的曲目。这种演奏形式,还是属于鼓吹。只是因为大多使用军乐,听起来比较雄壮。
关中的农村,战乱频仍,也没有什么祠堂。棺木停在孟家门前,搭了个棚子,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孟阿爹见一些吏人来来去去,也不知道在忙些什么。平时农村的丧事礼仪完全没用,吉与正有自己的一套,自己反而显得有些多余。
吉与正喝了口茶水,喘了口气。起身到院子里,见孟阿爹站在院门旁,迷茫地看着忙碌的人们。这本应该是儿子的葬礼,但葬礼上,自己倒像是个外人。
走到门边,吉与正道:“阿爹,孟都的墓该选一处吉地。除下葬外,还有建一处庙宇,官府祭祀。不知道这村里有没有合适的地方,我们先去看一看。”
孟阿爹道:“我们小村子,哪里有这样的地方?再说,要选墓地,不是先要找先生看吗?”
吉与正道:“宣抚司特地交待,不找先生。孟都是护军之勋,国家功臣,下葬处自然诸邪莫作,百鬼辟易。只要棺木落地,就自然是吉地,天造地设的一般。”
“啊??”孟阿爹张大了嘴。自己这儿子虽然与别人有些不同,但若说是天生英雄人物,怎么看也不像。怎么在知州的嘴里,好像天上星宿下凡一般,成了神仙人物。
吉与正见孟阿爹有些迷茫,不明白自己意思。便道:“这村名叫船头村,有什么说么?”
孟阿爹道:“因为村子在洛水旁,渡口有渡船,人们就这样叫了。”
吉与正见孟阿爹实在说不出什么来,没有办法,只好命人叫来里正黎曲明。
把话一说,黎曲明道:“若说是风水好,自然是村东高地。那里背山面水,风水先生说那里是阴阳合和,风雨所会之处。可惜的是不是坐北朝南,而是??”
吉与正急忙拉住,问道:“你只说那里是不是交通便利就好了。护军下葬,不需要借助阴阳。”
黎曲明道:“那里正对着洛水渡口,交通自然便利。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