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金银岛(1 / 2)
“安有此理,且不说初我大明外皆化外蛮夷,只说他国之财富焉能入我大明之府库,汝何许人哉!他国无人乎!安可听命与你!”李默在朱平安话音刚落便喷了起来。
其实李默的意思翻译下来就是,人家国家傻啊,白白把钱给你,你朱平安也不撒泡尿照照镜子,看看你自己什么德行!
“就是,我****上国,礼仪之邦,可不能对他国乱加刀兵。另外,我大明目前北虏南倭,分身乏术!焉能再兴战火!”李《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人多黄金不便分配为由,请求将黄金更换为等值的白银500两。”朱平安摇了摇头,接着又说了一个记载故事。
什么啊,还是听不懂啊,这算哪门子国库倍增的方法!
不少官员依旧不明白朱平安说的是什么,这三个记载跟国库倍增有个毛线关系啊。
“子厚,你是说倭国黄金和白银兑换是一两黄金兑换五两白银?”严世蕃第一个反应过来,然后满脸喜色,两个眼睛都在放光,似乎看到了一个发财致富的捷径。
“严大人所言正是,下官多方查证,基本可以确定倭国黄金白银兑换比,与我大明相差甚大。在我大明十两白银方可兑换一两黄金,而在倭国十两白银则可兑换贰两黄金,整整多出一倍。”朱平安点了点头,然后用一种肯定的语气将这个结论揭露了出来。
朱平安之所以这么说,就是想要将金融战争的萌芽植入到众人心中,用利益想要将众人的视线引向国外,希望能够潜移默化的让大明人睁眼看世界。
什么,倭国的黄金白银兑换比竟然是1:5,怎么还有这样奇怪的兑换比啊,大殿内的官员惊讶不已,这种事情他们是第一次听说。黄金和白银的兑换比相差如此之大,转手一番就是两倍黄金啊,不用朱平安多说众人也能朴素的察觉到其中的巨大商机,现代的中国大妈都能在华尔街都立下的赫赫威名。
“倭国能有多少黄金?”有官员问道。
“蒙元时期曾有一位叫做马可波罗的西蕃自大海坐船来到中原,他在一本游记中将倭国称为了zipangu,翻译过来就是黄金之国,在游记中记载道,说倭人每个人都拥有无数的黄金,宫殿的屋顶是用纯金盖的,地板上铺着的黄金也足有两根手指的宽幅那么厚。许多房间内都摆有很厚的纯金小桌,窗户也用黄金装饰。说日本有一座寺庙有一个十丈高的大佛完全由黄金铸造而成,在游记中还将倭国称为银群岛,说倭国银矿数不胜数,有露天连绵的山脉俯身即可取的银沙。”
朱平安夸张的描述了一下根据马可波罗口叙而成的一本游记中的内容,这本游记并不是后来的那本马可波罗游记,而是另一本在元朝时口叙的游记,这本游记在藏书阁的一个角落,是前天朱平安整理书籍时翻出来的。
至于真实性?
呵呵,管他呢,不过历史上确实记载日本这个时期金矿银矿正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朱郎才尽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去宝船朝贡,朝贡时倭酋中一文职官员看中了一匹丝绸,需银5两,该倭官员却付了1两黄金取走了丝绸,扬长而去。船队负责人员急忙追去要找回其5两白银,然而无奈该倭官员走得太快,未能追上。航海途中,负责人员兀自记挂不已。”朱平安缓缓的说了起来。
众人一阵笑,怎么倭国人都这样啊,屠户傻傻分不清一两黄金等于十两白银的道理,怎么倭国官员还这么马虎!真是化外蛮夷,不通风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