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法苑笔记》第二百八十一章(1 / 2)
这对于下岗职工日益增多的第三地质大队简直就是雪中送炭。于是第三地质大队党委、行政联合会议决定:给岩土工程公司增资一千万元,用于添加设备,向岩土工程公司增派一百名富余下岗职工,每年承包经营费增加六十万元。
新合同签订后,第三地质大队党委书记、队长朱成金心中暗自高兴,这困扰自己很久时间的一百名下岗职工问题终于解决了,杜凌云还真是够朋友的人。
那边朱成金在感叹着杜凌云够意思、是一个有良心的商人,这边杜凌云在西子湖边独自喝着龙井茶,这岩土工程公司也太好做了!未花一分钱扩大了一倍的经营能力。
就这样,只用了五年的时间,到一九九六年,杜凌云身价已经过亿,成了少部分先富起来的人。
说完杜凌云,再说王玉萍。
王玉萍大学毕业后,未回晋省,而是被分配到冀省石门市一家研究所。工作了几年后,因身体原因,王玉萍长期病休在家。
其丈夫杨家文是一家国营工厂的工程师,为人憨厚老实,一心钻研技术业务,是工厂的业务骨干。但到了九十年代,国营工厂效益下降,很多工人下岗回家待业。因是技术骨干,杨家文仍然保留了工作岗位,但工资收入少了很多。没有办法,双胞胎儿子上学要花钱。为了维持生计,王玉萍在家门口开了一家小商店,销售一些日用品养家糊口。
九月一日,是当年王玉萍到金城大学报到的日子。对于这个日子,王玉萍记得特别清楚,这是她一生中少有的几个荣耀的日子。下午没有什么生意,王玉萍便躺在店中的椅子上,听着收音机节目,正当王玉萍听得津津有味时,一辆邮递员的自行车停在了店门口:“王玉萍,收汇款单。”
王玉萍闻声出门,不会是自己听错了吧?会有谁给自己汇款呢?正要签字时,突然愣住了,因为汇款单上金额一栏,清清楚楚写着拾万元整。在九十年代,拾万元对一个工薪阶层来说,可是一笔巨款!“不对吧,会不会错了?”
“怎么可能会错?地址、人名全对。”邮递员与王玉萍熟悉,而且刚刚也核对了户口本。
王玉萍签收了汇款单,等邮递员走了,她拿起汇款单,见汇款人一栏写着:浙西省宁浪市和平大道88号杜凌云。想了好一会,王玉萍才想起杜凌云是金城大学的同班同学。
回到房间,王玉萍拿出同学通讯册,拨通了杜凌云的电话:“杜凌云啊,我是石门市王玉萍啊。”
“你好,王校花!”杜凌云还是用大学时对王玉萍的称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