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3章 开业(1 / 2)

加入书签

“思甜烘焙坊”的新门头装上的第二天,高金凤就看见了。

她回到自家店里,问吴爱香:“旁边那家‘张记面包’换新门头了?改成了什么‘思甜烘焙坊’,你知道吗?”

吴爱香摇摇头,一副状况外的样子:“张记面包不是关门了吗?怎么还换门头了?”

高金凤一脸嫌弃道:“我要是知道还用问你?”

“管她是换门头还是重新装修呢,反正谁要是有胆量在她家店旁边开面包店,那就是找死,等着关店吧。”高金凤朝着思甜烘焙坊的方向放狠话道。

她家店在这都开了两三年了,周围的顾客也都认准她家面包的口味,想抢生意,想得美吧。

思甜烘焙坊最终定在周末开业,孟箬找一位老先生看了黄历,周末这天宜开业。

不仅如此,周末好不容易休息,大部分都会出来上街逛逛,因此这天的客流量也最多。

天时地利,就看人和不和了。

一大早,孟箬将烤好的面包摆放进玻璃橱柜,然后在早晨八点二十六分准时燃放开业鞭炮。

这个开业时间也是请老先生看好的,这个时间点开业,财源广进生意兴隆。

燃完鞭炮后,孟箬和游彻一起推开面包店的大门,开门营业。

放鞭炮的时候,因为声响大,确实吸引来不少看热闹的人。

其中高金凤也在列,自打高金凤发现旁边那家“张记面包”换门头后,她就格外关注面包店的动向,这几天她也是牌都不打了,隔三差五就跑来自家店里。

刚好她今天一大早来到店里,就看见那家“思甜烘焙坊”门头下拉着红色的横幅,门口两边还一边摆着两个塑料花篮,像是要开业的样子。

然后高金凤就站在自家店门口,踮着脚伸长脖子,时刻观察着“思甜烘焙坊”的动静。

八点多的时候,她听见了思甜烘焙坊传来放鞭炮的声音,她心想还真是今天开业啊。

她就连忙抓一把瓜子,走过去看看这家新开的“思甜烘焙坊”老板到底是谁。

围在门口看热闹的人不少,一开始高金凤还没挤进去,等她挤进人群,看见店老板不是别人

正是上回在她店里做蛋糕的孟箬时,高金凤惊得瞪大了双眼。

她站在原地,心中升起一股不好的预感。

这丫头当初做蛋糕的技术不赖,做面包的手艺应该也不会差吧。

想到这,高金凤顿时

感觉自己的面包店危矣。

她连忙跟着人群挤进思甜烘焙坊,待高金凤看清玻璃橱柜里模样精致的面包时,她更觉得自己的店岌岌可危。

她发现孟箬做的面包不仅精致,样式还新奇,想她的店做的那几款面包都是现今市面上比较常见比较流行的。

比如面包吐司、三明治、热狗面包、鸡腿面包、鸡蛋糕,这些。

反观思甜烘焙坊,虽然这些面包有的也有,但样式还是有点不太一样。

就拿橱柜里的吐司来说吧,吐司上面粘着不知道是葡萄干还是什么,不仅如此,面包上面金黄金黄的也不知道放的是什么。

不过这样一搞,确实比她店里那光秃秃啥也没有的吐司,看着更有食欲些。

高金凤视线下移,看到一张长方形的小硬纸,纸上写着面包的名字??牛奶葡萄吐司面包。

随即,她又注意到旁边的标价:3块。

一个吐司面包卖3块?高金凤惊得瞪大了双眼。

她家的牛奶吐司才卖2块,而且还是用了吴爱香给的配方之后才卖2块的。

之前她店里卖的吐司因为用的水和面,也没用黄油,卖的都是一般的市场价一块五一袋。

后来她撞见吴爱香在制作间做面包吐司,尝了一下味道还挺不错的,就让黄小月以后按这个配方做。

吴爱香一开始还有点不乐意把配方给出来,她现在在她店里打工,给或不给哪由得她?

她要是敢不给,她立马让吴爱香滚蛋。

好在吴爱香最后还是乖乖给了。

听黄小月说,配方里要用牛奶和面,还要放黄油,这两样东西一加,成本自然也就上去。

高金凤这才将原来的一块五涨到现在的两块。

当然为了节省成本,高金凤让黄小月在牛奶里兑了水,黄油的分量相比配方也减少了不少。

高金凤一看思甜烘焙坊的吐司卖三块,顿时心里的那股危机感减少不少。

她卖这么贵肯定没人买,高金凤想。之前她涨个五毛钱,都有不少客人有意见,说她凭什么涨价。

高金凤又扫了一眼其他面包的价格,那些她见都没见过的面包卖得更贵,有的竟然卖到了四五块的高价。

四块五,市场里的肉才两块钱一斤,她这一个什么提拉米苏要卖四块五,都够人家买两斤肉了。

高金凤连连摇头,心想这丫头还是太年轻了,光有手艺却不清楚市场

行情,在这乱定价。

纵使你蛋糕做得再精致再好吃,人家一看这价格都不敢买。

想到这,高金凤心里的危机感顿时一扫而空。等着看吧,就是今天开业,客流最多的时候,她家也不一定能卖出多少面包。

高金凤背着手挤出人群,站在思甜烘焙坊的店门口准备看好戏呢。

这边,孟箬忙着招呼进店的客人,并没有注意到高金凤进来。

前段时间,孟箬去丰州市的几家面包店考察后发现,所有面包店的面包都是直接摆在玻璃橱柜里。

顾客要想知道这款面包叫什么或是什么价,都要一个个问店员或老板。

孟箬觉得这样太过麻烦了,给顾客带来的购物体验也不好。

于是她效仿后世的做法,将那种比较硬的白纸,剪成长方形,描上花边,将每款面包的名字和价格都标注在白纸上。

这样顾客走进她的店,随便哪款面包或蛋糕,只要扫一眼就知道这款面包叫什么,卖多少钱。如此,在客人多的时候也大大省去了沟通成本。

这时,一位中年女性看着面前模样精致的提拉米苏小蛋糕,喃喃自语:“提拉米苏?听都没听过。”

“这么一小块蛋糕就要卖四块五啊,太贵了吧。”她指着上面的价格标牌,一脸惊讶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