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29第86章(1 / 2)

加入书签

智勇将军常府在苏雪荣进门时,正改挂牌匾。

“永安侯府”。

未放爆竹,也未设宴。但却如那道口谕一般,已口传天下。

才到大年初二,便下了明旨:永安侯爵嫡长女常氏。年华双十,待字闺中。名门闺秀,勤勉柔顺。嘉惠成于自然,仁孝本于天赋,今皇恩浩荡,秉承太后懿旨,公告天下。定继元三年春分之日。嫁入瑞王府为正妃。

皇家正式公告天下。且同时公告春闱恢复。广招天下才士。

继元三年民间仍在丧期。常府并未想到,这旨意下的如此之快。日子也定的这般近。用词微妙,明确是嫁入,而不是赐入。这宫里怎连自己的年岁都是知的。本该今年二十一岁的,因为没过生辰吗?

常衡自知这旨意后,便找人去打听过高氏入门的旨意,先皇下旨“配”。

教习嬷嬷也随旨而来。还是宫里那一套,常苒早已在紫璇宫练过。嬷嬷瞧着常小姐这般得体也是乐不得已。

刚学了五日,苏雪荣便又来了。见了嬷嬷也是一水的客气。秉承多学无错而住下一道跟学。嬷嬷受了吹捧更是卖力。

都已下明旨,勤国公的嫡女赵希瑶还是闹了两次,连着国公夫人都进宫数次,直言当年太后给二人指过婚事,当今太后却是咬死不认。待太皇太后每次才要松口,便会有侍候的提醒南阳大长公主在封地也是送了礼来。常家女是在那紫璇宫长过一年的。如此一来,太皇太后更只会说那常家姑娘更好。

*

常苒决定不走之日,苏雪荣上门之前,常苒派人往南阳送了一封书信。

上写:母亲,苒儿将嫁于瑞亲王。

南阳大长公主正坐在庭院中,手中撕着朵朵牡丹花瓣。温室所养,花朵硕大。收到常苒书信时听丫鬟连念了两遍,圣旨的消息才正传至。但张嬷嬷却道:“宫里特意递话。瑞王亲自请旨,娶苒小姐为正妃。”

手中才拿起的牡丹花整朵掉落。“没承想,过了这么多年,承言这小子竟然还惦记着这丫头。本都不做指望了......哈哈哈哈。”缓缓站起身,挥动衣袖,端正而行。到了那前面院子中的亭水楼阁。瞧着那湾流而行的水流,看着那池中的鱼儿游动。拿起边上的鱼饵,丢进那水池。看着那池中之水,被那些争相吃食的鱼儿闹得翻腾。那池中之水便连此刻面容也照不清了。才又喃喃道:“到底还是那丫头有本事,当年果真没看错她。那般的样貌,眼眸。”南阳大长公主伸出手,拇指和食指逐渐靠近,距离一点点缩小。“只要在加那么一点点魅惑。什么样的男子收不住呢。”缓缓放下手,却是又骤然抬起,捋一捋那额前被风吹起的发丝。妩媚尽显。

“是。苒姑娘本就貌美。况且无意才最是勾人。不只是七皇......瑞亲王。旁的那些子弟,不都是从前那般见一面,就多有惦记。时常摆了席面请去一见。只是......苒姑娘自己避忌的紧。否则,断不会今日才成事。那日只当郡主是诓骗她出去玩耍。若是说明着意带她出去勾搭男人,一来太刻意,二来恐怕便不会去的。多亏郡主是好的。不着痕迹,便带着她去了那登高亭。回来还好生教训了一下,定不会想到故意引她去的。”

“豪门子弟,哪个本宫没铺过线。偏就他最上心。这也要谢谢她那短命的哥哥。从前承言便是那般想让她哥哥进宫。看到一个胚子长出的人儿,怎么可能不动心。这才能哐的承言那孩子时常来我这请安,只为见一面。见而不得,才会这般惦记。从前的七皇子,却是没有如今的瑞亲王,手握兵权,禁宫得力。眼下除了进宫,那承言便是最好的归处。哼,进宫有什么趣......看来,这步棋。才真是下对了。发挥了最大的作用。她总以为逃开了,其实本宫早就布下了。只是可惜,居然让她借机搭上了郡安那边。虽是没彻底翻脸。可如今,亦是不敢轻易使用。谁知,还在不在本宫掌控之中呢。去收拾行李吧。这本宫膝下长大的孩子,总该回京去贺一贺的。”

“是。那老奴,先扶您回去。”张嬷嬷扶着南阳大长公主重新坐回庭院。捣着花瓣。一下一下的打在那整颗的牡丹花上。

南阳大长公主即刻请旨回宫的同时派人先行送了添妆。虽只一小匣子,却是一路敲打而来。小匣子上贴着明晃晃的纸条:嫁妆!

*

永昌侯苏家,郡安郡主听闻此事,更加极力的寻嫁妆。

秦霜的母亲秦夫人平安郡主听到消息后,自是愣了愣。原以为时过境迁,却不想最后常苒还是高嫁了。这也准备备一份礼。

凌洲简府家小姐开心不已,急备礼进京恭贺。还给素远先行寄了书信,说明自己将去往京城。

苏雪荣在常府已经住了好些天了。教习嬷嬷已回宫复命,两人便终日闲话。礼部的人在萧承言连翻催促下,这才急急上门。本也没有这般急切,但瑞亲王说好多东西要送去常府,不能越了过去规制。再迟怕是要延误。礼部便在一个下午,急急上府量体,拿着尺寸好回去赶制新衣。

瞧着礼部的人忙碌,苏雪荣端起手中茶盏时才见茶盏中映出了自己眉飞色舞的欢喜模样,不禁愣了愣。放下茶盏并没有喝。瞧着外头梅树愣神了良久......

问名和请期,常苒本以为会略过,毕竟圣旨上都写明了。黄绸黑字的昭告天下。怕是也没有这般指明道姓赐婚的圣旨了。生怕弄错了人户闺女一般。不过来人郑重,真带走了红纸写的八字。

纳吉,礼部把他们备下的礼送了过来。还道“薄礼”,常苒回,很贵重,瞧着便是用心。来人却是直摇头道:“常姑娘客气了,这我们可不敢称贵重、用心。天壤之别。”常苒觉得奇怪。

礼部大人临走时才说:“常姑娘,这三书六礼,本还有纳采。但是媒人还没到。路程远,人也上了年纪,怕是还需几日。”

苏雪荣问道:“圣旨与太后娘娘都不算纳采?请了何人来?”

“镇国公老大人夫妇亲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