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5章 谢举人!(1 / 2)

加入书签

考试结束,谢岩在家休息了两天才缓过劲儿。

乡试要在八月底、九月初出结果,他们要在省城再留半个月。

乌平之不等结果,这两天不知心中想法怎样变化,他休息好,就带人去金佛塔说还愿的事。

还愿不能说还就还,要挑良辰吉日,寺庙也要准备。乌平之准备了八百两银子,当天去说,竟要等两个月才能办。说是要筹备筹备。

陆杨没到佛前许愿,不用还愿,就答应了谢岩给他买很多书,看他休息好了,就带他出门去。

可能是心态变化,城里的一切都变得鲜活了。

前阵子瞧着无趣乏味、吵闹喧嚣的街景,这时候再逛,看在眼里、听在耳朵里的,都很有生机,很让人高兴。

才考完乡试,城里的话题都围绕着这个来。

众多考生互相约酒,赌坊都开盘坐庄了。让他们意外的是,谢岩也名列前茅,是赔率非常低的书生。

陆杨拉着谢岩过去听热闹,才知道《科举答题手册》也卖到了省城,谢岩在书生圈子里小有名气。

这也正常。那时候金老板说过,更远的地方,他们不会插手,但会把雕版转卖,后续分到的银钱会少很多。他也算不清楚,本着吃亏的心思去合作的,都没过问几句。

除此之外,谢岩在府学的成绩也很显耀。入学时间短,凡是考试,都是一甲。省城之下,就两个府城。这种成绩,不能取中,别人还谈什么金榜题名?

陆杨越听越是笑,满脸骄傲,回看谢岩一眼,谢岩还望着他傻呵呵乐。

陆杨说他:“你的大喜事,你望着我傻乐什么?”

谢岩嘴甜得很,“你开心我就乐。”

陆杨更是笑,带着他去押注。

陆杨不喜欢赌钱。他听过很多沾赌以后,把家业都赔了的故事。

赔光了家业,还要卖儿卖女。一般顺序是先卖家中女儿、哥儿,再卖媳妇夫郎,然后是儿子。最后一家绝户。

他不喜欢,非常警醒,却听得多,对规则都了解。

到赌坊外头,看见墙上贴着的押注方式,听他们伙计喊来喊去。他没去押谢岩能取中举人,而是押他会是头名,能是本届的解元。

银子不多,押个二两银子。

谢岩都没来过赌坊,往里瞧了瞧,里头有人在比大小、比单双,更多的还是押注哪位书生能取中举人,又押哪个书生能拔得头

筹。

陆杨告诉他:“他们不认得几个书生,赌坊应该有门路,能列出各书院的优秀学子。赔率最高的是名气小的书生。这些书生,是赌客自己提名,赌坊再把名字放出去,看有没有人愿意跟注。”

他还跟谢岩说:“你脑子好,除了拼运气的玩法,其他的你都能很快上手,赢起来容易。等大勇哥他们过来,你还有兴趣,我就请他们带你玩玩。”

谢岩只是好奇而已,没有兴趣玩。

他看看票根,把它卷成小卷,放到香囊里。

他的香囊里还有染血的地契。

陆杨?了眼,问他:“还恨吗?”

谢岩摇头,“我很久没打开看了。”

夫夫俩手挽手的去找书斋,路上闲聊了几句。

他们都没考虑没取中的情况,只说取中后回乡的事。

谢岩要回去一趟,到时候连上溪村都不会进。

他可能会去黎寨走一趟,商号的根在黎寨,他去了,寨子里的人有底气。

别的行程,以后再说。

到书斋,陆杨让他尽情挑书,“有喜欢的就拿回家去,你在这里能看多少?回家看,看完拆了。”

谢岩喜滋滋去挑书了。他很少买书,碰到喜欢的文章都能背下来,但能买书,他肯定选择买。

好书不厌百回读。他背下一篇文章,就只看那一篇,买全本,就会把别的文章也看看。许多文章藏在书里,他可能看过,当时觉得不太好、看不懂,突然重温,又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陆杨靠在柜台边看着他,见他跟进了粮仓的小老鼠似的,两眼冒着精光,如饥似渴的翻阅书籍,手里拿了两本,继续翻阅,就有了取舍,拿一本、放一本,放下了,又十分为难,两相犹豫,表情极为生动。像是偶然进了粮仓,但一个口袋都没有拿,只能拿走少量的粮食,把他给急的!

陆杨踏步过来,把他手里的三本书都拿上了,让他继续挑。

谢岩矜持着,想省省钱。

陆杨就说:“你看,一般人考得好,都有个财主过来送金银元宝、送良田美妾。你把我当你的财主好了。别的都没有,好书任你挑。”

谢岩又笑起来,书架上这点书,不够他挑的,这家买个三五本,下家买个三五本。多逛几家,书籍重复率高,难得能挑中一本。中午在外面吃饭,晚间回家的时候,夫夫俩手里拎着二十三本书。

谢岩买了些大家文章合集,

某些大人的文集、诗集还有他最近才感兴趣的棋谱。省城的书斋路子广他看见有些是某某书院的文章优选他也买了几本。余下的还有些经商用的书。他没听过上头的名字翻开来看有些行商的经验便也买了。

回家瞧瞧跟科举相关的书没多少大多是杂书。

谢岩要好好补补。他很久没看杂书了想念得很!

晚上在家吃乌平之早回来了看谢岩乐颠颠的献宝听完书名乌平之一时无言??他要是有个好脑子也去看别的书。

饭后都去书房坐会儿谢岩看杂书捧着书本能聊聊闲话三人坐一块儿东拉西扯的什么都聊。

乌平之在金佛寺看见了很多熟面孔他认得的一些书生也来赶考了。看他们慌张的样子结果应该不好。

城内许多书生聚在一起饮酒诉说听说好几处又有矛盾还有一拨书生打了群架。据说是在府县读书时就有的矛盾考完以后言语不和就动手了。

乌平之回来路上还逛了逛裁缝铺和府城差不多时新的花样大差不离。

谢岩就跟他们说书上的事小声吐槽某某大人肯定是被人拍马屁了很多文章都到不了出书的程度还是被人印出来了。

“这不是让人笑话吗?”

陆杨不经意翻了个白眼。

天爷啊除了他家状元郎谁会这样去笑话朝廷官员啊。

陆杨也在翻书是谢岩买的经商书籍。内容跟《陶朱公商训》有些类似写法不同是以经商者的视角

陆杨说:“这书写得浅显我都能一目十行的看但写法实在有趣我也要这样子写写好总结经验。我现在说起做生意都是东一下、西一下没个章法想到什么说什么。”

聊得差不多天色晚了要回房歇息了三人又商量去探望季明烛的事。

几天过去季明烛的身子应该养好了该去看看了。

等待成绩期间都没大事定在明早去季家。

谢岩回房不拿书和陆杨一起洗漱完夫夫俩去歇觉。

看书大补谢岩很有精神还想找陆杨考考状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