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混不吝(2 / 2)
贾母这次也难得没支持宝玉瞎闹。宝玉失了最大的倚仗,只得闷在屋中苦读。刚拿起书本,又想起王夫人来他屋里逮人直奔主题,说怡红院没有反叛都没人信。可他风花雪月惯了,却是很难认定是谁。他向来对女儿家很是宽容,更做不出调查逼问之类的事来。只跟袭人探讨了几句,也就罢了。
宝琴随王喜凤一起搬回了薛家的住所,问就是孩子大了,该学着打理家事了。正好薛家近来事忙,好歹多个帮手。贾母留着宝琴本就是用来膈应薛母的,见她们姐妹都说家去,便随她们自去了。
从园子里出来,只觉得社交都简单了许多。姐妹们住在一起,讲究一个行动统一。园子里的碎嘴子不少,一点风吹草动都闹得人尽皆知。王夫人风卷残云般清理大观园,连同当初分的小戏子,都打发走了。故王喜凤身边依然是莺儿文杏两个丫头。
香菱给了薛蟠后,王喜凤便不怎么留意她。大观园鱼龙混杂,多好的人在婆子下人们的嘴里翻滚一遍都会黑料缠身,何况她一个旁人家的妾室?
王喜凤想要如何,自然不必跟香菱商量。而在这些无伤大雅的小事上,薛母向来比较尊重她的意见。这便免了香菱在大观园学诗学到疯魔的小插曲。并不是说学诗不好的意思,只是香菱这命运实在崎岖,多随薛母长些心眼,或许会更懂得生存?
薛母嘴上说香菱除了命苦哪哪都好,其实是有些怨气在身上的。不然夏金桂拿香菱作筏子的时候,薛母也不会开口就是卖了她。她永远也不知道,这对已经被人牙子买卖过的香菱来说,是多么残忍。她老人家这么多年都没教出个顶门立户的好儿子,却寄希望于一个买来的丫鬟能让纨绔断崖式成长。这该死的“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既视感!
王喜凤早就放弃了让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产生共情,三观相合太难,她若舞的太厉害,就该OOC了。
两个姑娘打着帮薛母操持家务的幌子,其实没有太多需要她们操心的地方。尤其是宝琴,多是当个虚心学习的跟班。前期工作准备就绪,真到了好日子,她们便低调起来。
迎春虽是贾赦这个正经承爵人的骨肉,可一来贾府底子耗尽,二来家中也无人重视她这个庶女,一场婚礼办下来,还不如薛家娶媳妇喜庆。
迎春出嫁,一群姑娘都郁郁寡欢。这跟她们憧憬的美好生活完全背道而驰好么!迎春的婚姻是什么情况,别人不知道,宝玉还能不知?就连王夫人和贾政都劝过贾赦,他们终究不是亲生父母,做不了主。难怪都说嫁人是第二次投胎,女人的后半辈子是否幸福完全取决于嫁过去的人家是否做个人。
薛蟠新娶了美貌老婆,自然将香菱丢在一边。作为一个素来喜新厌旧又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他本就不适合如香菱这种逆来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