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独美(1 / 2)
长在红旗下的王喜凤完全掺和不到所谓的政治风云中,她也不觉得就凭自己看了几部权谋电视剧就能跟诸葛亮似的运筹帷幄。这比她搞了个苟系统还离谱好嘛!
她在史家的生活挺惬意,没有闲杂人等相扰,住处也清静。只要跟上二婶子的节奏安安分分当个贵女,谁也不会来干涉她每天做什么。
闲来无事,她只能有一搭没一搭的复习琴谱,练练指法。这个东西比读书写字更容易忘我,好像开了头就进入了循环,根本停不下来。她倒是忘我了,院子里听到她弹琴的人个个遭殃。一个曲子听一遍可能没啥感觉,多听几遍熟悉了会觉得还行,再多听几遍就开始麻木,再往后怕是腻得要吐了。
连翠缕都鼓起勇气端着茶盘来劝:“姑娘不如歇一歇?”
真的不怪她弹琴要人命。都说三天不练手生,这种讲究熟练度的东西,许久不练真的会出现翻车名场面。她本就不是个有天赋的,当年练琴跟她练字学画画做女红甚至看中医理论的目的都差不多,来都来了,总要做点什么才不至于荒废光阴。
贾母宝玉等人大概已经不记得她这个人,已然入夏都没人来接她去贾府。往年还没出正月,或者贾府派人来接,或者史大姑娘主动提及要去。不动如山的王喜凤让史家二姑娘都觉得诧异,又一次溜到她这里,宛如瓜田里的猹。
王喜凤有啥好说的?在哪里对她来说并没有什么分别,反倒是贾府人多嘴杂,下人们也刁钻些,远不如史家管理严密。至少,她在史家这么几年,很少听到有下人嚼舌根。或者曾经嚼舌根的已经被雷霆手段处理了?反正并没有出现小说或者电视剧的那种狗血桥段,已逝父母的忠仆不离不弃跟着小主子之类的,不存在。
不论二姑娘是不是带着任务来,她并没有什么新鲜东西能分享,也有一万种方法将话题转移到小姑娘更感兴趣的方向上去。倒是翠缕松了口气,终于不用听姑娘弹琴了!
保龄侯夫人也觉得今年有些反常,不过跟贾府一样,史家其实对史湘云也并没有到非常重视的程度。所谓闲棋,又不是杀手锏,费心太过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若说内院里两个年纪相仿的姑娘还能做个伴,外院书房里一对一上课的史家小爷就有些悲催了。这也是二姑娘聊天时的核心人物。
王喜凤对史家本就不算熟悉,自己还是个半大孩子呢,能获取的东西太少。二姑娘跟人熟了之后却是个话痨,将自己的亲弟弟卖得一点不剩。如何想法设法偷懒磨叽求安慰等等,也就是生来受宠的孩子才会这样吧!
除开这些,二姑娘还是会问起贾府的姐妹们日常都有什么消遣。王喜凤真不好打击她太过。史家虽说对子女教育更尽心些,可架不住贾家的姑娘们自带钟灵毓秀BUFF,排除性格上个缺陷,在品貌上都是上上等,各自的兴趣爱好也发展的不错。不像史家这位二妹妹,哪怕二婶子耳提面命,依然样样稀松。
古人比较忌讳玩物丧志,其实就是怕诱惑太多让人分散学习精力,丧失上进心。二姑娘便是个典型。她没有具体的因某个事物而耽误学习,而是心思全不在学习上,样样学个大概,浅尝辄止。这世间有太多的美好,她欣赏都来不及,哪来的那么多精力搞别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