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73第173章(1 / 2)

加入书签

第一百七十三章

相较而言,大理寺狱的狱吏远比京兆府的要和善许多。

能囚于大理寺狱的犯人,要么身系各地州府衙门报来做死刑复核的大案要案,要么就是罪过大到已无法用一身尊荣相抵的宗室亲贵、朝廷官员。

换言之,一半是一脚已迈进阎王殿的,另一半,往日里风光惯了,进到这里走一遭,便是有命出去,多半也被抽干了心气,折了精气神,也难再享几时阳寿了。

阳间的人何必去为难阴间的鬼?

还有极少数的,来到这儿,就好比那烧得通红又千锤万击过的铁片淬进冰凉的水里,听着裂骨断魂的哧啦一声,再拔出来,便是精光湛湛、所向披靡的惊世宝器。

与这样的人结下仇怨,更是麻烦。

但不管怎么说,牢狱就是牢狱,旁的都可以通融一二,唯独一样,谁能进来,谁能出去,容不得一星半点的差池。

所以,以往进出之令都甚为明确,何人可以提审,何人拿什么凭证可以探视,都是一清二楚的准话。

庄和初这一处却不同。

旨令李惟昭接人入狱时,便有一句话一并给到李惟昭??无论何人来大理寺狱探访,无论有无旨意,只要庄和初愿意见,那便让他见。

虽古怪,却也不是全无头绪。

以李惟昭对庄和初这个人以及“愿意”这个字眼的了解,心里已大致列下一张名单。

是以晌午过后,裕王府未领旨意就差人来见庄和初时,李惟昭虽未一口拂绝,但也在去问庄和初的路上就把回绝的说辞打好了腹稿。

“裕王府的……什么人?”庄和初也没一口拂绝。

“是一位年轻侍女。说是上元佳节,奉裕王之命,来探望庄大人。”李惟昭看着那仍未摇头的人,来时的笃信也顿然对半削减了,不得不慎重问上一声,“庄大人要见吗?”

那挨靠墙壁而坐的人一时不语,只勉力抬手,小心翼翼地拿过身旁那只小巧的花灯,轻轻安顿回将它送来的食盒里,又在铁镣的叮当碎响中颇费了些力气盖好食盒盖子。

似是再没有余力将这收好的食盒拎起来,到底只将它朝李惟昭略推了推。

只这再简单不过的一番动作,已使人乱了喘息,“烦请……李少卿,待我好生保管。一炷香后,请那姑娘过来吧。”

李惟昭也只诧异片刻就相通了。

那侍女虽有裕王府的干系,但终归是奉命而来,若办不成差事,以裕王那脾气,她怕是连今晚的月亮都见不着。

这人为着不牵累无辜郎中,可以硬熬着一身伤病,如此一副要了命的菩萨心肠,又岂能忍得住不去渡化这一场送到他眼前的灾厄?

何况,虽说裕王府要送的东西实在不像怀着什么好意,但那侍女还算端方有礼,看着不似什么不善之辈。

料也闹不出什么事端。

一应手续行完,估着时辰,李惟昭便着狱吏将人送了去。

庄和初合目倚墙坐着,听得那意料之中的脚步声迈进牢门,渐渐走近,也不抬眼,便缓声道:“庄某……先恭喜苏姑娘了。”

那端方又轻盈的脚步忽地乱了一乱。

也只乱了一步,便又踏回到原本的节律上。

“奴婢苏绾绾,奉裕王之命,来探望庄大人。”苏绾绾不急不忙地走上前,垂手颔首而立,不失礼数又居高临下地看着眼前人。

数日不见,这人已如外面那些冬日冰雪一般,消融得不成个样子了。

一件宽大的大理寺囚服松垮垮地披在肩头,襟怀开敞着,浑身血污一览无遗,无论盘膝而坐的双脚,还是虚置身前的双手,都清清楚楚坠着沉重的铁镣。

那束缚着手脚的锁扣下,皆有行行血迹垂落,横斜过那些蜿蜒的青筋,如血蛇一般缠在那白如霜雪的肌肤上。

明明是狼狈已极之人,面上依旧一尘不染,鬓发纹丝不乱,如此端坐着,不知怎的,只是稍稍离他近些,便觉后脊生寒。

仿佛靠近的不是一个伤重的人,而是索命的鬼。

那鬼合目听着,苍白的唇角微微提起一个温和的弧度,兀自接着他自己的话道:“恭喜苏姑娘……自金百成身故后,重得裕王信重,来办这趟灭口庄某的差事。不过,庄某要让苏姑娘为难了。我尘缘未尽,心有挂碍,至少……今日不想死,如有得罪之处,望苏姑娘海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