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69宁神(1 / 2)

加入书签

景华回到议事殿里,喝了半盏热茶,顾倾才送完了人回来。

他折腾半宿,烟灰抹在青黑的眼圈下,又疲惫又狼狈,他见着景华,几乎要热泪盈眶,欲要问问他这事儿还要干多久,哪想景华先声夺人道:“顾公子辛苦了,来喝茶缓缓。”他把茶亲手端给顾倾,循循善诱:“做大事,受点小委屈难免,你那两个在朝堂上的好哥哥天天唇枪舌战,不知挨了多少骂,比你辛苦多了。”他拿宫侍捧上来的热帕子给他抹掉脏灰和热泪:“把脸擦干净,还要议事呢。”

秦王被困宋国,消息传到秦宫,秦国朝堂震怒,特遣使臣前来宋国迎秦王回宫,送来的使函已搁在谭璋书案上。

顾倾余惊方缓,将那封函呈递给太子殿下时,又再度忧心忡忡。

他知道了太子殿下要做什么……

景华回到帝都后,天子朝堂易储再提,争论不休,谏议不息。

帝都的高墙拦着腥风血雨,明堂的殿宇隔着风卷云涌,他们踩着九阙上的锦绣繁华,对累在墙下皑皑白骨并非一无所知,然而只要不是牵连己身,他们就可以视而不见,拜一拜天子祖宗就是满室忠勇贤德的高官贵臣,还想把这富贵荣宠带到棺材里成就身后名……他们把景华视为最大的威胁,以为扼杀掉太子殿下,推举一位更好拿捏的储君,自此就可以高枕无忧……

刀不搁在咽喉上,怎么会感到畏惧?

天子朝堂上的权臣们对太子只是忌惮,他们有谏言之权,有盘根错节的关系,没了太子,他们可以拥立一个更听话的储君,然而对于秦王,他们是惧怕,因为秦王是手握叛刀的逆臣,秦王谋到堂上,他们这些前朝臣就是第一个刀下魂。只是如今秦王尚在千里之外,才使得他们无所畏惧,倘若秦王就立在一墙之外,他的刀随时而至,他们还能事不关己么?还会有精力废储另立么……

顾倾看向景华,灯影柔亮,那一身玄裳却深邃幽暗,像是像是连这灯光也高不可攀,他微动时金纹暗流,金冠上的明珠璀璨无暇。

景华拿着封函细看,笑意渐渐在眼底攒起来,心情变得很是愉悦。

秦国此番来的人正合景华心思,是新相晏非和柳怀弈,晏非曾为一国君王,如今沦为他人阶下之臣,观人思己,焉知今时他人之辱,不是他日己身之祸?柳三诡言巧辩,正好让他们听听何为正经的大逆不道之言。

景华抬目,跟谭璋道:“两边的人不日便至,还要劳烦宋王费心安排。”

谭璋起身感到了头痛,他稳住身形,行礼道:“臣当尽力,不敢怠慢。”他落座时撑住扶臂,面色已经白了两分。

景华见了,便道:“歇吧。”

从议事殿出来时,天上飘起了雪。

雀栖捧着汤药,向景华行礼,入殿去侍奉谭璋服药,如今她跟在重姒身边,谭璋的病都是她在看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