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82山中巧遇(2 / 2)

加入书签

“幸好遇到恩人们救我一命,杜衡铭诸五内,敢问恩人们尊姓大名,容我后报。”

原来这小学徒叫杜衡。

曲芙蓉忙叫大姜将杜衡扶了起来,对他说道:“是你自己命大福大,我等不过是山中巧遇。不管何人遇到此种情形都会出手相帮。区区小事,举手之劳,你也不必挂在心上。希望你以后,谨慎小心些,莫要将自己再置于险地。”

曲芙蓉想起一事来,问杜衡:“你方才说你师父也常来山中采药?”

“是的,西山镇普医堂就在山外,离山近,又因去县城进药材不仅路途远,药材时有不齐,也费银钱。师父有空时,就会自往山中寻药,回去自己炮制。杜衡也曾跟师父来过,不过,以前未攀过山崖。”

曲芙蓉接着问:“平素里,除了配药采药,你这当学徒的都须做些何事?”

杜衡答道:“杜衡才入师门两年,不过是干些粗活,搬药、切药、碾药,上山采药、回来习学加工炮制,辨别药材,有时会在柜上抓药,或是给师父背着药箱跟着师父出诊。

“听师兄说,再过一年,师父会给讲解医书、医案,讲解药理汤头及脉理,传授辨病看病的方法。

“我如今正在背《汤头歌》,已经背得差不多了,等背熟了,再开始背《伤寒论》《金匮》《内经》”

苏莫寒听杜衡说的书名耳熟,不由得仔细地听着。

曲芙蓉赞道:“杜衡倒是勤勉。还有一事,你常来山中,可曾知晓,山中老林子是否住有人家?”

杜衡回说:“杜衡胆小,不敢进老林子,今日是头次进到山林深处,是否住有人家倒不知晓。

“以前曾在老林子边上遇到几人,瞧着打扮不似猎人,听口音也不似地道的嵛阳人。”

曲芙蓉又想起一事,“你们镇上有没有住宿的客栈?我听说原有家孙家客栈,不知生意如何?”

“那孙家客栈两年前关了门,全家人都搬走了。另有一家西山客栈营业,此地偏僻,人不多,你们只管去投宿。”

曲芙蓉道:“哦,我知道了。你早些回去吧。你自己成吗?要不要着人送你?”

杜衡感激地说道:“谢恩人关怀。无妨,我能走路。只是,恩人们不一道出山吗?杜衡给你们带路。”

曲芙蓉道:“我还有事,稍后再出去,你自己先行吧。”

杜衡闻言,给曲芙蓉及众人恭敬地行礼告辞,又给指了从此处出山的路,便撑着遍体鳞伤的身体,往山外走去了。

苏莫寒瞧着杜衡的背影沉思。

候他走远了,方转回身问曲芙蓉:“为何不跟他一道出去?留在山中还有何事?”

曲芙蓉同样在沉思,她在回想杜衡所说的话。

按照杜衡所说,孙家客栈早就关了门,那岂不是在曲忠和曲厚泽面前露了馅?这令她感到不安。

同样令她不安的,还有先前在山涧见过的洗衣村妇。

曲芙蓉沉吟着说道:“我想回去再瞧瞧那俩洗衣村妇,我总觉得,她们出现在荒无人烟的山中,有些蹊跷。方才细想,其中一人扭头说话时,头上有个东西闪耀了一下,似是戴的簪钗闪着光。荒山老林中,一个村妇的头面竟是金的银的或玉的,不合常理。”

苏莫寒想想,觉得曲芙蓉说得有道理,便吩咐众人往回走。

一行人越过谷底,穿过树林,很快回到方才看到洗衣村妇之处。

这一回,曲芙蓉悄悄走到近处,立在一丛一人多高的芭茅?后面,扒开草叶,从缝隙中细瞧。

那俩村妇已经洗完了衣裳,正在一件件收拾晾晒在石头上的衣物。

其中一位瞧着年纪轻些的村妇,于不断低头抬头之际,头上跟着一闪一闪的,正是戴的一支翠玉簪子闪着光。

这年轻村妇,细挑个子,水蛇腰,鹅蛋脸儿,中上之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