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红叶书》一三七(1 / 2)
“可以翻旧账。”
梁风推推她,想让她看过来。
“你是因为可怜我同情我才和我在一起的?”
她不搭理。梁风低头,做罚似的掐掐她的腰。
会被自己的念头搞得很委屈。
她无奈开口:“不是。我是因为把你放在心上我才和你在一起。”
“你是因为我想听见你这么说你才这么说的?”
“不是。我是自己想这么说才这么说的。”
“你从前不在乎我就是因为我会妨碍你,你没有决定好就不应该答应我。”
“决定好了。”
“可是你觉得和我成婚很亏,你要变成这也不行那也不许了。”
“这又不是做生意,亏不亏损,盈不盈利,不是这样可以衡量的。”
“那你以后不许这样说。”
金絮抬手,掐住他的脸颊,往两边扯,“我既然答应了,就说明我愿意为了和你在一起而舍弃些什么,我也会担心你。”
掐完她又揉一揉,道:“别想那么多了,安心吧,眼下最主要是将身体养好。”
梁风听话点头,有被安抚到。他一定还处在情绪不稳定的状态中。
除了养身体,接下来的每天都有事情干了。
他得画一张地图出来,有了地图才好规划路线,他还得写聘礼单子,同时放出暗卫探听朝堂动静,以备随时应对。
结果暗卫一出去,立马带来了新消息。
朝堂发生动荡,冯棹台被人弹劾了。弹劾之人叫徐礼,弹劾理由是去年西北地区赈灾钱款遭其私吞。
细查之下,梁风才知道徐礼在今年年初当了个小官,靠的是太南郡守写的举荐信,在朝中谋了个很小的职位。不知什么原因,或许是心急,初上任就敢弹劾冯棹台,还是弹劾私吞赈灾款项这么大的事情。
将这事告诉金絮,她万分诧异:“徐礼才多大官?就敢弹劾御史中丞?”
梁风也很奇怪。
这件事背后像是有推手,有人在故意向外散布风声,暗卫查起来十分容易,已经打听到朝中有人说这是徐礼想被太子收入麾下的投名状。
“徐礼背后肯定有人,他没本事敢这样做。”金絮道。
“前阵子柔竹写信给我,说徐礼抛弃了她,不知用什么法子结识了太南郡守的孙女,拿到郡守写的举荐信上京了,似乎在朝中谋了个小官做。”她道:“徐礼根本不是凭自己本事入得朝,心急之下被人利用了,利用他的人针对的是冯棹台。”
梁风有点关心冯棹台,出了趟府,找与?细问此事。
与?告诉他,大臣里有传言说冯棹台是当初反对立三皇子为储君的陈大将军背后的支持者,太子也因此知道除了陈高外,暗中还有个冯棹台反对他。
“皇兄很在乎这个事情,游相在保冯大人,冯大人应当无碍。”与?道。
游照同出于什么愿意保冯棹台?他好像没听过这俩人是一个战线的。梁风想也想不明白。
大致了解事态,他暂时不过多打听。回府问她:“我们要不要帮徐礼一把?”
她愤愤然,“不帮,这人活该,他选的路让他自己走去。徐娘将他托付给我,我这些年已算仁至义尽了。”
“好,那我们不帮,也不落井下石就是了。”
她不在乎,梁风更不在乎了,他只是比较关心此时冯棹台的处境。
梁风仍叫暗卫留心朝中有关这件事的风向。
过了一天,风向有变。冯棹台轻而易举自证清白,并当朝对游照同提出疑议。御史府查到那笔款项在下放途中,所经郡县的文书上多了一笔来自于相府的批样。
皇帝认可了冯棹台的疑议,批准御史府期限内查清此案。
梁风听说后更加不明白了,前脚游照同还在保冯棹台,后脚冯棹台就举报游照同。这些文官真是复杂。
那笔赈灾款所赈地区是西北,赈的是前年雪灾,那时他正好和金絮在西北的并阳郡白沙县。梁风于是随时准备着被召进宫问话。
这时小厮匆忙来报,府外有人登门。
梁风接见,来人竟是游琪。
“王爷......求您帮帮我!”
游琪跪在堂下,涕泪纵横,求梁风向皇帝求请,放她父亲一命。
游琪是来求助的。可梁风尚未完整地了解事态,他除了比较关心冯棹台外,还想偏安一隅。
旁边屏风后模糊显出她的身影,她在听,她在乎这位相府千金。
仿佛能听见她担忧的呼吸,梁风抬手命人扶起游琪。
“游姑娘,这件事本王若是插手未必对游丞相有益,你只是病急乱投医,回去吧。”
游琪哭得更厉害了,梁风叫小缃替游琪收拾一下,让游琪回去了。
金絮从屏风后走出来,看着他什么也不说。
梁风明白她的担忧。游姑娘会找上他,是听了谁的主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