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01番外1父母篇(1 / 2)

加入书签

暮春三月,翠湖。

李玉娥随公主们前往翠湖参加三年一次,为新科进士特设的荣恩宴。

除了看新科进士咏诗,还有便是择婿的良辰吉日。

不过,听闻今年的新科状元出自名门望族河东裴家,历朝历代英才辈出,在朝堂上高居显位。

家世显赫,令人望而却步,先前她听太后祖母说,那些世家大族的人,个个自诩命贵过公主,更是不屑与皇室中人联姻。

她想得出神,不知何时便与公主们走散了,就连孙姑姑也没了影子。

四处张望时撞到一人怀里,她连忙道歉,抬眸一看,眼前之人竟是前两日与她买香时一见如故的裴英。

同裴英寒暄一番,她才敢说自己与家人走散了的事情。

裴英说她对翠湖了如指掌,可帮她一起寻找,就当报答她前两日的让香之恩。

来到翠湖青堤时,裴英指着湖心亭里正在咏诗的红衣郎君,兴高采烈地介绍:“那个是我哥,今年的新科状元裴决,我前两日去买香就是为了庆祝他夺魁之喜。”

远远一眼,那位郎君一身红衣,身披日光,宛如一只闪闪发光的红蝶。

还未反应过来之时,她就已经被裴英带到湖心亭来,同她介绍起裴决。

她自小被太后祖母接进宫里生活,鲜少能于外男见面,就更别提与男子说话,这会她更是连头都不敢抬,只是一味点头应着。

新科状元自然是这场荣恩宴焦点,无论行至何处都是万众瞩目,李玉娥此刻站在他只觉得自己要被千万只眼睛给灼成灰了。

“裴决在此多谢娘子的让香之恩。”

“裴大人客气了。”

她还是不敢抬头,只想赶紧离开,免得被公主们看到,回宫后又该拿此事来取笑她。

李玉娥刚转过身来,就被一个熟悉的声音叫住:“六妹妹怎么在这?”

那人不是别人,正是一起来赴宴的太子,是她的堂兄。

她回过头来同太子行礼,抬眸时正对上裴决那双明亮如炬的眼眸,好似燃烧着无尽的热诚与朝气蓬勃。

两人似是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掌控着,对视良久,无法从对方身上挪开目光。

太子同裴决介绍着:“这位是本宫三皇叔安南王的爱女,温宜郡主。”

大燕亲王之女理应称为县主,李玉娥因其父安南王屡立战功,年前被圣上破例封为郡主,封号温宜。

裴英在一旁自言自语:“怎么谁都是你妹妹,你到底多少个妹妹啊!”

裴决小声提醒妹妹:“不得对太子殿下与郡主无礼。”

太子不介意,她自然也不介意,只想赶紧走。

裴英对这位爱慕自己多年的太子殿下印象一般,只觉得他很烦人,想赶紧从他面前消失,便以帮她找家人为由匆匆离开。

李玉娥从湖心亭下来,在青堤上正巧碰到上来寻自己的孙姑姑和一众婢女。

回宫前,她不知怎么地想再回头看一看那位裴郎君,看向湖心亭时,他正举杯同众人开怀畅饮。

只是那一瞬,他也正好转过头来,二人相顾无言。

回宫的第二日,她早早去向太后祖母请安,昨晚一同去的几位公主也都在。

太后乐呵呵地调侃着:“你们可挑到自己的如意郎君了?”

三公主叹气道:“哪还能轮到我们来选啊,今年榜上有名的多半为世家子弟,他们心比天高,根本看不上我们这些公主。”

这句话又一次狠狠打在李玉娥的心上,公主都不敢奢望的事情,哪还轮得到她一个亲王之女。

太后无奈道:“世家看不上你们,你们又看不起寒门,继续听天由命,那就只能去塞外和亲了。”

一听说要远嫁异国和亲,公主们顿时各个怨声载道,表示自己不想去。

李玉娥也担心自己会被安排去和亲,公主是圣上血亲,如珠如宝,自然都舍不得。

舍不得公主,就只能让她这个郡主代替公主去和亲,毕竟当今圣上对她父王有所忌惮。

待其他公主离开后,李玉娥单独留下来陪太后祖母,思索着怎么向她老人家开口。

太后倒是先问起她来,当然不是问她看中了谁,而是问裴英与太子的事情。

如今太子势单力薄,需要世族的帮衬,东宫储妃自然得从各个世家中选一个。

正好她与裴英一见如故,想让她帮忙撮合裴英与太子成就这段良缘。

她想着能出宫,便答应下来,正好借着这个出宫机会,着手准备开香铺的事情。

李玉娥出宫来的第一件事便亲自去裴府找裴英,邀她一同去城外踏青。

见到裴英,她一时也不知如何开口,就一直没有提起此事来。

裴英却总是一副笑魇如花的样子,同她打听着各种事情,比如她喜欢什么花,什么香,平日里喜欢做什么……

她觉得做朋友就该坦诚相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便毫不保留地告诉她,还说自己想经商,在翠湖东街开一间香铺。

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裴英直至此刻才知道当日她为何肯将香让给自己,因为她会制香调香,可以买香材自己调配,这才才将香让给她。

二人相谈甚欢,很快便成为闺中密友,她也把要撮合裴英与太子之事忘得一干二净。

再次见到裴决是在他被圣上钦定为刑部侍郎那天,裴府举办了谢恩宴,裴英特地来到安南王府请她过府赴宴。

李玉娥本就期待与他相见,便没有拒绝,随裴英一起来到裴府。

参加谢恩宴的除了各个世家的人,王公侯爵,当然还有本次一同榜上有名的诸位学子,其中包括被指派到京兆府当差的谢玄清。

想与裴决联姻的数不胜数,裴决的婚上也在今晚的谢恩宴上频繁被提起,却被他一一拒绝。

李玉娥同裴英一起坐在女眷席,裴英同她说,裴决早已心有所属,只待时机成熟就携礼去提亲。

至于那人是谁,裴英暂时也不清楚,李玉娥听着心里咯噔了一下,手臂使不上力来夹菜吃。

裴府的谢恩宴,太子也来了,人在对面的男眷席周旋,眼睛和心却在女眷席的裴英身上。

“你喜欢太子殿下吗?”李玉娥壮起胆子来问她。

裴英转头看向太子,摇摇头:“我的婚事我并不能自己做主,喜欢又有什么用,还不如把心一直空着,待那个人来了,再把他装进去。”

她亦感同身受。

香铺顺利开铺那日,裴英拉着哥哥裴决一起来给她捧场。

裴决看着匾额上“三春堂”三个大字,思索良久,忍然不解其意。

李玉娥解释着:“三春指的我人生中的三个春天,我出生在三月,遇见心仪之人也在三月,这最后一个还在到来的路上。”

裴英推了推她,开始打听起来:“心仪之人是谁?我怎么不不知道,快跟我说说。”

她看了裴决一眼,摇头不语。

只是这香铺开起来容易,打理起来并非易事,其中最麻烦的就是香料的购置。

这日,她拖着疲惫身子来到西市进购香材,因为不熟悉流程,竟然被一胡商给骗了,导致钱货两空。

李玉娥不想惹事让父王操心,只好吃一垫长一智,忍气吞声咽下这口恶气。

从西市出来时,正巧碰上来此处查案的裴决,裴决见她双眼通红,脸上还有泪痕,就拿了帕子给她擦拭。

裴决从孙姑姑那里得知她被胡商给骗了,便要去为她讨个公道,被她一把抓住胳膊拦住。

这是她初次与男子有肢体接触,自觉失礼急忙松开他的手,再抬眼时他便已消失不见。

李玉娥担心他出事,急忙回到西市来,诓骗他的胡商已经被裴决打趴在地,交由手下带到京兆府去按律处置。

裴决亲自送她回王府,嘱咐她日后多多加小心些,或者叫上裴英一起出行,也好有个照应。

说到裴英,李玉娥才想起来有好些日子没有见到没有见到她了。

因香料出了问题,她就关了铺子休息几日,来裴府找裴英,却被人府中人告知,裴英去了翠湖。

等到她赶到翠湖时,看到裴英坐在湖堤上往湖里?石子。细问过后才知道,裴父让要她嫁给杜家当续弦,那杜家郎君还有两个孩子。

李玉娥又问她愿不愿意嫁给太子,若她愿意,自己可以帮她。

裴英深知这是自己的宿命,不想麻烦她,便直接拒绝了。当太子妃也不是她心中所愿,所以嫁给谁都一样。

李玉娥让她再好好想想,自己急匆匆跑回宫里来,找到太子一起去见太后。

三日后,太子从圣上那里求来一道迎娶裴英为太子妃的圣旨。

她亲自带着这个消息告诉裴英,裴英只是一声叹息,说什么到底还是无法逃脱他的魔爪,不过也比给别人当继母强一些。

太后认定这是她的功劳,给了她好多赏赐,她拒绝了赏赐,换取出宫的机会,太后欣然答应她的请求。

就在她满心欢喜回到香铺时,却发现香铺被人砸了,所有心血付之东流。

裴决知晓此事赶到之时已经晚了,不用查就知道是杜家的报复,一边安慰她一边承诺一定会为她讨回公道。

就在他以为此事到此结束时,杜家再次出手,目标直指李玉娥,先是在她出行的马车上动手脚,后来更是直接派人刺杀她。

安南王听闻女儿在京中频繁出现意外,便知是借着这个由头冲他来的,交代好军务就赶回京来,杜家嚣张的气焰才得已压制。

香铺重新收拾好开铺,李玉娥见时机成熟,就同父亲言明。

“女儿想嫁给裴决,还望父亲成全。”

安南王只是笑了笑,没有直接同意。

眼看此举行不通,她又去求了太后,太后一贯最疼爱她,表示一定会说服父亲点头答应这门婚事。

哪知太后亲自出面,安南王还是不肯点头,李玉娥就跪下来求父亲,若是父亲还是不同意,她就长跪不起。

此事不知怎么地就传到了裴决耳朵里,他还没来得及问过父亲母亲的意思,就独自带着聘礼来安南王府提前。

“微臣裴决特来求娶温宜郡主,还请安南王应允。”

府外跪一个,府里跪一个,安南王不想点头答应也得答应。

点头之前,安南王同女儿说出心中的担忧:“你可知你所嫁的不单是裴决,而是整个裴氏这个世家大族,相较于宫中规矩更为繁琐,怕不是你能应付得来的,为父最后再劝你一句,你嫁不起他,嫁一普通人兴许要自在许多。”

十六岁的李玉娥毫无畏惧道:“女儿不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