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第42章(2 / 2)
且把诗社的地址定在了她的稻香村,自封为东道主人。
即使不说她究竟打的是什么算盘,但就这么一通连招下来,明明是探春的主意,一切倒都成了她的功劳了。
到了后来,她更是借着诗社的由头敛财。先是找凤姐要来了五十两银子,即便这样还嫌不够,众人芦雪广[1]联诗时,还要宝钗、黛玉、宝玉、探春一人凑了一两银子上来。
要知道,众姊妹借着请凤姐做个监社御史的名头找她要开诗社的经费是在第四十五回,芦雪广联诗是在第四十九回,中间几回的时日算不上多长,还能把五十两银子用完了不成?
像宝钗、探春这等近来常跟银钱打交道的人心中一算便知,李纨心思不纯,五十两银子只怕大多都进了她自己的腰包不说,竟然连姊妹们的月钱都惦记上了。
大观园众姊妹一月月钱是二两银子,诗社一月两次。办一次活动,李纨开口便是一两银子,要是次次诗社都凑钱,一个月的月钱全都用在这上头了。
说不准,李纨还正好是卡着二两银子要的呢。
虽说现在的众姊妹是在刘姥姥进大观园翌日穿越过来的,没有经历过原书中李纨借着诗社的由头变着法儿捞银子的故事,但光是从字里行间就能猜到她的心思。
原著里的众姊妹不好出面驳了李纨的面子,只得认了这笔糊涂账,吃点儿亏也就罢了。但现在到了现代,既然又要把诗社重新办起来,这里头的规矩自然不能沿袭李纨设置的。
“我正是这个意思,还是宝姐姐跟我一条心。”探春听懂了宝钗的弦外之音,笑说,“今儿个趁着大家都有空,我们把规矩方方面面都说清。日后只管依着今儿个说定的规矩去办,不必再议,岂不是省事?”
听她这么一说,湘云、黛玉都连连点头:“这话说得不错,就依你的意思。”
迎春也道:“你们如此说了,必然是有理的,我本是个不知事的人,你们做主就是了。”
探春招呼道:“好,那咱们就畅所欲言,但凡有什么好主意只管说来,说错了也不要紧,就当是抛砖引玉了。”
湘云说:“别的先不提,珠大嫂子既是没来,还请先把诗社的社长选出来才最要紧,不然一人一个主意,由谁来定夺?”
众人都笑指探春:“是她出的主意,自然就该她受累一回了。”
探春也乐得当社长,笑说:“好,你们选了我,我就当仁不让,定然把事情办得妥当,你们放心就是。”
湘云催促她:“还请社长快快把办诗社的日子定下,好叫我过一回诗瘾。”
惜春提议:“当时我们说次数多了也没趣儿,所以说一月两次就够了。不如就定为初一、十五两日如何?”
“极好!”宝玉大为赞同,“十五乃月圆之日,花前月下吟诗,岂不美哉?”
宝钗不认同道:“不可,且不说朱姐姐他们工作时用的都是公历,你要定初一、十五容易让人混淆。就说我们现今还得上学,下了学回去要写作业,你定的初一、十五碰上了上学的日子,只怕诗社
↑返回顶部↑